“走向振兴的东北”系列报道:项目牵动 东北国企蓄势待发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6日 20:52)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启动的首批100个国债项目,目前已经全部落实到企业。那么这些项目到底能给东北带来些什么呢?记者近日来到了占项目比例最大的辽宁省。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这里是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首批100个项目其中之一就落户在这里。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企业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项目,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国企,而是因为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
在沈车的一个车间里,我们看到了企业最新研发成功的重载货车,这种货车能将铁路货车载重量由目前的60吨提高到75吨,是未来我国铁路货运的主要替代车型。立足主业上项目,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是沈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的一个突出变化。而过去沈车上项目则被形容为拍脑袋决策。
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苗黄胜:到吉尔吉斯去建洗毛厂,实际投入了200多万,一斤羊毛也没洗,造成很大损失,到黑山、铁岭建立铜厂,铜也没炼出来。对国家的、企业的财产实际上是一种没有人负责的状况。
而象沈车这样的企业在东北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小到几百万,多到几十个亿的项目,由于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明确,造成决策失误导致失败的事例已经是屡见不鲜。如何才能走出这个项目怪圈,中央在这次确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批100个项目中第一次提出了改造项目要与体制创新相结合。
辽宁省计委工业经济发展处处长于非:这和过去上项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可以避免过去在投资中打水漂现象的再度发生。
于非说,如果过去是找项目,现在则是选项目。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在确定首批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曾点名要辽宁省计委优先考虑一家企业。
辽宁省计委工业经济发展处处长 于非:过去这个项目肯定能列到首批项目当中,因为这也是体现了我们的成绩。那么这次在我们考察这个项目的过程当中,发现这个企业转制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我们就没有给它报。
辽宁省这次获得首批项目的50家企业,全都是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或者对改制有着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也就在机制上保证了所提出项目的科学性。就拿沈车这次的项目来说,申报计划先在总经理办公会上讨论,再由董事会每位董事签字通过。可就在计划上报大股东北方机车集团时却意想不到地被挡了回来,原因是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不够充分。就这样,在经历了数十次的讨论、修改,可行性调查和市场调研后,项目才最终得以向国家申报。
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苗黄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就改变了这种拍脑袋决策的状况,因此它能够使决策更加合理和科学化。
通过项目促进企业转制,通过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机制新的企业上,国家对待首批100个项目的态度无疑加速了东北国企改制的步伐。全国风机行业最大的企业沈阳鼓风机厂加大了改制力度,而素有“中国变压器之父”之称的沈阳变压器厂虽然在首批项目中榜上无名,但就在不久前企业也积极实现了和新疆特变电工的重组,开始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