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振兴的东北:黑龙江 再“补”市场这一“课”
央视国际 (2004年02月18日 20:24)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企业不能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市场就没有活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无从谈起。记者近期在东北三省采访时看到,东三省的政府、企业和个人正在抓住振兴的机遇,重新“补足”市场经济这一课。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记者现场:这里是黑龙江的龙头乳品企业龙丹乳业集团,在这次的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它成为第一家被民营企业整体收购的国企,您现在看到的场面就是这个厂的3000多名职工正在陆续签署新的劳动合同关系.
职工们告诉记者,自己能欣然接受身份的变迁是因为这一次的改制敢动真格的了。不像前几年,改了半天,不但没有带来企业的大发展,却弄上了一身的包袱。
2001年,松花江奶牛厂和金星集团被行政划拨到龙丹,并通过股份制改造,成立了黑龙江乳业集团。表面上看,企业的规模在这次扩张中得到了壮大,实际上,龙丹花两亿多买到的却是7000多万元的债务和比原有职工多两倍的人员,这种靠政府的强势推动而不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的联合并没有给企业的机制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龙丹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厂长 李太君:实际上以前的改制在实质上并没有改什么,只是说可能挂个牌子换个名啊,都是自己做自己的。
李太君说,这回改革和上次不同,政府不再当婆婆,而是引导、指导,由于采取市场化操作的方式,结果是生产不停顿、职工不下岗的情况下,拍得了7000多万元的收入,企业的机制也彻底改了。
龙丹乳业职工:就是马上就有一种危机感了,每个人心里都是这样。
龙丹乳业职工:如果假如说取样取不好的话,假如说漏袋了你就会被扣分,然后从工资里扣钱。
从去年到现在,黑龙江已经有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都通过推向市场的方式成功改制。
黑龙江省省长助理 黑龙江省国资委主任 胡祥鼎:现在这五户企业我们有37亿的签约项目,他们自己来干,而不是政府给他们投钱,他随便花,所以改制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企业在补课,政府也在补课。这是一张备案表,从今年开始,黑龙江省的企业自筹资金上的项目只要拿着这张表在政府备案一下就能启动了,不再审批。这一变化带给企业的是发展的高速度,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新上了个60万千瓦的空冷车间,投资一亿多,从立项到生产仅用了1年。老工人说,这在过去没个两三年连影都没有。到目前,黑龙江省减少的审批项目已经有300项。
黑龙江省副省长 刘海生:我们对现在这个改制就是要打成功率,不是原来的翻牌公司,它一定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不是政府要求它怎么办,而是它自身的机制促使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市场。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