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2003年淮河大水之后,安徽提出新的淮河治理思路,变原来的人水争地为寻求人、水、土地三者关系的和谐,淮河治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6月的最后几天,安徽淮河流域连降大雨,28日,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王家坝的水位暴涨3米,淮河今年的汛期到来了。
在王家坝新建的移民点里却像往常一样平静。59岁的赵年喜一家住了三间大瓦房。小儿子外出打工,家里剩下他和大儿子、儿媳还有孙女。
【同期】
记者:现在这个雨下得那么大,水也涨了好几米,您担心吗?
老汉:不担心了。现在住在安全地带。前几年就不行了,前几年住在洼地里,三天雨一下,我们心里就发毛了,早早就收拾东西,准备逃命了。现在踏实了。
而在安徽防汛抗旱指挥部里,一个淮河汛情会商会正在进行。
吴存荣——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省防汛抗旱副总指挥,曾直接参加指挥抗击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3年淮河特大洪水。
【同期】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吴存荣
03年(会商会),我们主要考虑行蓄洪区人的安全问题,今年主要考虑我们怎样运用各类防洪工程来解决我们抗拒洪水的问题。
一个是饱经水患的农民,一个是多次指挥抗洪的决策者,说起对今年汛期的感受,有一点是共同的。
【同期】
赵年喜:现在心里踏实了,终于可以吃顿安神饭了
吴存荣:尽管我们责任还是很大,担子很重,但是我们相对来说还是轻松一些。
今年赵年喜最大的感受是踏实,往年可不是这样。他经历了1968、1976、1991、2003年4次大洪水,家被淹了4次。在离新家5里地以外的田野里,我们看到了赵年喜的老房子。
【同期】
赵年喜:2003年的水大,3天暴雨之后,河水暴涨,那时正赶上午收,自己收的麦垛当时就给大水冲走了,冲走以后,俺心里难受,掉了眼泪。
说起2003年的大水,吴厅长也领我们去看了个地方。那是颖上县姜瑭湖大堤2003年炸坝分洪的现场。2003年大水,吴厅长在防汛指挥部坚持了整整35天,总共启用了9个行蓄洪区,这是他下令炸掉的第一个堤坝。
【同期】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吴存荣:
当时防汛办公室是一片寂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在下达行洪通知的时候,我脑子里马上就浮现万顷良田变成泽国。
时光过去了两年,当时最大的心愿,还清晰地留在两人的记忆中
【同期】
赵年喜:我总在想,有一天洪水来了,我们能不能不再跑了。
吴存荣:能不能找到一种更科学的方法(治淮),做到不炸坝,既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也让洪水能够顺利安然通过。
于是一场对治淮工作的全面反思和梳理,在2003年大水之后开始了。安徽淮河治理思路由此发生了转变。
【同期】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 吴存荣
比如行蓄洪区就是人水共同拥有的家园,水没来你可以在里面耕种,洪水到来时让它蓄积洪水,洪水退去的时候人又可以耕种。
在姜塘湖的一个老居民点,吴厅长给我们介绍了蓄洪区治理思路的几次变化。90年代以前,蓄洪区里只有一些撤退道路,只能保老百姓生命安全;90年代以后,蓄洪区里建设了一些高台,可以保群众部分财产安全。而现在政府提出了把居住在蓄洪区洼地中的群众全部迁入安全区的构想。一项新的移民计划已经启动,第一批30万老百姓开始搬迁。
截止目前,安徽共建立19个移民迁建点,20万老百姓搬进新居,告别了洪水的威胁。
有6个行蓄洪区修建了永久性进退洪闸,告别了炸坝行洪的历史。
21个行蓄洪区的最后调整方案仍在积极讨论中 。
又是一个清晨,又一户农民在鞭炮声中搬进王家坝新移民点。赵年喜的孙女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儿媳妇也要出门去,移民点里新开的柳编厂通知她去上班。赵年喜种的2亩毛豆马上就要收获,估计可以收入4000元。
吴厅长在返回合肥途中去看了淮河最大的治理工程——临淮港洪水控制工程。到今年年底,这个总投资23亿元的水利工程就将投入使用。
到2007年,国家投资600亿建设的19项治淮工程将全部投入使用。淮河的防洪标准、航运标准将有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也将成为可能。
【同期】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吴存荣
现在的治淮规划是我们针对2003年大水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根据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财政能力制定的,不能说解决了淮河的全部问题。治理淮河的路还很长很长。
心语 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村民赵年喜
村民赵年喜说:只有淮河治理好了,我们淮河两岸的老百姓生活才会更安宁。
直言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吴存荣
厅长吴存荣说:洪水也是宝贵的资源,可以补充水源、改善水环境、涵养生态,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感述 中央电视台记者林清辉
本台记者林清辉认为:变过去被动抗洪为今天主动蓄洪行洪,思路的转变打开安徽治淮一片新天地。
责编: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