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首页 | 搜视 | 电影 | 电视剧 | 直播 | 点播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房产 | 家居 | 论坛 | 访谈 | 博客 | 星播客 | 网尚文摘
>> 焦点访谈首页

  

第一个舆论监督的节目

  从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至今,白马过隙,不过是8年多的时间,这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应该是浪花一朵,但是8年的春秋却使《焦点访谈》栏目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方面的一个“奇迹”。

  之所以说它是个“奇迹”,是因为这个“奇迹”真的不容易创造,它难就难在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失范行为进行监督。

  毫无疑问,《焦点访谈》要监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揭短”,要“亮丑”,而且这“短”,这“丑”,绝不是一般的“短”和“丑”,而是事关大局、事关大理、事关大德的“短”和“丑”。去“揭人家短”,去“亮人家的丑”,会有谁愿意《焦点访谈》这样对待自己呢?何况《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不仅要揭人之“短”,亮人之“丑”,还要把这“短”和“丑”直接公布在几千万、甚至几亿人民的面前,而且要督促他把“短”改了,把“丑”除了,那会有多少人心里舒服呢?最为严重的是《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要通过可靠的事实,不仅使受监督的人的不良言行公诸于众,而且把负责管理这些人、这些事的人和机关,或点名或不点名地公诸于众,也就是说使负责管理这些人、这些事的人和机关随同这些人、这些事的“曝光”也一起曝了光,也进入被监督的视野里,那不高兴、不愿意、不舒服的就不是人数更多、范围更广、阻力更大了吗?

  尽管《焦点访谈》初期舆论监督的难度极大,困难很多,但它却是中央电视台新闻改革的关键,揭露弊端的利器,正确决策的条件,更新观念的学校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动力。党和政府历来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长期寄予的极大希望与期盼,赋予了《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回首《焦点访谈》在舆论监督方面如履薄冰的初期运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焦点访谈》探索舆论监督之路的轨迹。

  《焦点访谈》播出的第一期舆论监督节目,是开播的第三天,也就是1994年4月3日播出的《北京郊区:耕地上建起一座坟茔》,节目反映了北京顺义县一个村,违反政策,毁坏耕地建陵园,向外出售赚钱的情况。而节目线索来自于观众的电话举报。制作这期节目时,《焦点访谈》还没有开播,这名观众是向《观察思考》提供线索的,不曾想他成就了《焦点访谈》的第一期批评报道。

  承担这期节目采编任务的是记者叶小林、孙杰、朱邦录。一行人七问八问,走了不少冤枉路,才找到那座在耕地上建起的公墓。在顺利拍完公墓的画面,采访完看墓人和很多村民后,叶小林他们找到了毁地建墓的决策者——村支部书记。支书怒气冲冲地把记者带到了村委会。叶小林怕这位支书在盛怒之下会作出过激反应,于是叮嘱摄像记者朱邦录将已经拍好的三盘磁带交给一同前往的出租车司机,让他藏到后备箱里;同时告诉司机,如果记者们出了意外,赶紧开车回电视台报信。开车的小伙子仿佛大战前接受了重要使命,表情庄重,一脸严肃,坐在车里等大家。

  果然,对这位支书的采访非常艰难,他根本不予配合。开始还好,尽管他对记者的提问或爱答不理或左右言他,但毕竟还能交谈。大约20分钟后,采访触及到实质问题时,支书嗅到了“批评”的味道,便勃然大怒,一面挥着手对记者高声斥责,一面冲出村委会办公室。尽管采访中断,但该要的东西基本都有了,基本事实清楚。出师基本告捷。在回来的路上,记者们来到顺义县土地管理局,从政策的角度采访了有关负责人。一行人回到电视台,已经是晚上7点多钟,整整工作了10个小时,计算一下里程,跑了近150公里。

  经过紧张的编辑,这个《焦点访谈》历史上的第一期批评报道节目,在屏幕上播出了。节目一经播出便产生了影响,国家有关部委对此表示了关注,并派出了调查组,而且邀请摄制组一同前往。

  这期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留给了大家许多的思考。

  选题的典型性 在1994年初,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但是一些地区却错误地理解,以为加快经济建设,就是多圈地多搞所谓的“开发区”,以至于乱占乱圈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制止这种劳民伤财、不计后果的形式主义做法。而北京顺义县的这个村,他们违反政策,毁坏耕地建陵园,并且向外出售赚钱的现象,就是一个极其典型的个案,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的缩影。《焦点访谈》选择这个事例进行曝光,不仅与政府的政策相一致,而且还为执行政府政策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证。因而它是大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事件,对其进行舆论监督,有利于举一反三。这个落点很到位。

  事实的鲜活性 事件中涉及的是一个村的故事,而故事本身由于占地建坟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又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活案”,事情的前因后果十分清楚明了,因而使舆论监督很容易就落在了实处,落在了具体的当事人身上,落在了人人看完之后都能够明白的道理上,避免了旁枝左杈的干扰,节目生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结果的建设性 节目播出后,国家有关部委及时跟进,派出调查组前往查处,对于事发地和当事人无疑都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加强了他们对于此事严重性的认识,引起了他们对舆论监督的重视。而这件事反过来不仅加大了栏目进行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焦点访谈》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探索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节目模式。

<<上一页下一页>>
第5页
(编辑:辛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