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导语:台湾每到选举的日子都会显得异常热闹,街上花花绿绿地贴着宣传画,候选人频繁穿梭各地拉选票,各种选举奇招层出不穷。然而在台湾,素质高、能力强的候选人就一定能当选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影响台湾选举结果的因素很多,在选举中,候选人要拼人气、拼势力、还得拼财力。那么众多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台湾选举的?今天我们的节目就来探讨这个话题。
在台湾,候选人个人有很高的施政能力未必就能获胜,在台湾选举中,有很多因素影响着台湾选举的最终结果。其中各党派系的支持,宗亲团体的支持就是选举中获胜的重要因素。在台湾,客家人一向是各党派都要极力争取支持的重要团体,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选举时,陈水扁就曾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花掉6亿元新台币拉拢客家人团体,使泛蓝阵营的客家票一下子就少了11%。有评论指出,在台湾选举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单纯,选举的结果往往是社会各种复杂因素最终角力的结果。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教授 邵宗海:除了统“独”的因素、族群的因素是比较影响大的一个原因之外,比如说宗亲的因素,像财团支持的因素,甚至不排除包括了有人以“签注大家乐”的这种方式,赌盘的因素都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员 刘红:就台湾岛内朝野政党的党内派系来讲,一种是政治理念造成的。比如说国民党当初分成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时候,这是对国民党伤害很大的,这个显然是因为李登辉实质“台独”,和国民党长期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造成的这种派系。第二个就是个人的派系、个人形象导致的派系出现。比如说,当时李登辉极力打压宋楚瑜的时候,在国民党内自然就形成了宋楚瑜为核心的支持者力量,最后形成了亲民党。比如说,以演变历史造成的派系,因为在民进党里面,今天的“福利国连线”、“正义连线”、“新潮流”、“美丽岛”,这都是因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党外运动不同组合和不同发展过程造成的。政党派系,应该来讲,对选举的结果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派系成员要无条件地支持派系决定的支持者,什么理念、能力、素养、水平,都成了次要的了。最为典型的,我们知道就是民进党的派系公式,它整个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体制的运行就是派系公式,所以他在选举的时候,派系的色彩非常浓,包括他们“中央执行委员会”的选举,它的“中常委”选举,“中央评议委员会”,都是以派系的实力来分配的。
那么宗亲这个概念又是如何影响台湾的选举的呢?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教授 邵宗海:在台湾来讲,特别是桃(园)、(新)竹、苗(栗)地区,这边客家人比较多。所以过去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个政党在这个地区提名的时候,他除了族群的因素之外,可能非常重视到宗亲的因素,特别是在这个地区里面陈姓就是一个大姓,所以在过去,几乎是所有陈姓的候选人在这里竞选的时候,基本上他们都会当选,他们的当选除了一部分的政党动员之外,可能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宗亲的力量。使得他们相互之间都觉得以宗亲当选为首要,而把政党放在两旁。
在台湾,候选人参加一场选举所需要耗费的经费相当惊人,据台湾媒体披露,每位候选人都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竞选经费,区域不同,经费的价码也有所差异。在台北市,竞选“立委”至少需要1000万到1500万新台币,在台北县至少需要1500万到3000万新台币,而在台湾南部县市候选人竞选经费则是5000万新台币起跳。某一位现任“立委”坦承,南部选举花费确实“让人受不了”,光是成立一个服务处,开销就要近百万元新台币。南部民风重人情,办活动以及送往迎来、红白帖等开销,若再加上“桩脚”买票开销,则需要花费5000万新台币。有评论说,在台湾,如果没有财团的支持,完全靠候选人自己的力量是很难承担起这么这么庞大的开销的。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研究员 刘红:财团对于选举恐怕介入最深的,除了政党和候选人之外,恐怕就是财团。因为就选举来讲,需要两类费用,一类是选举正常的费用,就是台湾地区选举的游戏规则确定的正常费用,比如说广告、竞选班子、竞选场地、造势晚会、各种各样的设备、送的礼品,这是正常的,在游戏规则里面确定的合法的那一部分。 那么还有更大的一笔钱,就是提供足够的拉票费用,比如说他要他要派“桩脚”去进行买票。还有一种叫“粗团仔汤”,他的对手他出一定的钱,答应给你一定的好处,让你自动退选,自动退选就使他成了惟一的候选人。所以这些需要高额的费用,我觉得恐怕对一般的选举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这笔支出需要财团的支持。那么财团,当然它一种是正常的,就是叫政治献金,提供政治献金,这个数字是有规定的。那么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不正常的渠道提供给竞选人。按照规定,(政治献金)最大一笔的话,一笔献金最多不能超过400万(新)台币,一般是在选举前的一年之内只能提供一次,所以这个政治献金的话,就台湾目前各个政党来讲,好像都不够花。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教授 邵宗海:台湾的选举的确是花钱,所以财团的介入或者财团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面变成一个不可避免。我举一个例子来讲,在1991年我竞选“国大代表”的时候,我当时选举经费大概在300万元新台币左右。对我来讲这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当我选举结果完了以后,我在“国民大会”也碰到了很多跟我一样选举出来的候选人,我问了其中一位女士,告诉她我的选举花费是这样的,我觉得非常庞大,可是她告诉我,我的选举(经费)只是她选举(经费)数目的零头。你可以看出来,今天我们听到,台湾很多南部(地区)要选一个“立委”,可能需要5000万甚至于上亿的选举经费,那么这样经费的庞大,的确让人很难想象,一个个人的力量怎么能够产生,就算是一般群众的捐献,他的数目也很难达到这样一个层面,那怎么办?当然就是财团。对台湾正常的政治献金的捐献,在企业里面,每一个企业一年不能超过30万。就个人来讲,一年他只能捐2万块钱。这是正当的,当然也有所谓的UNDER-TABLE(暗地的),这个数额可能高达的数目,可能大家都很难想象。其实我觉得说送礼品或者请吃饭,甚至于刚才没提到,可能有人包一个车子,让你出去外面去游览一下,这个可能都不是最大的费用,一个最大的费用就是台湾所讲的“打桩”。这个“打桩”是什么?就是说你有一个特定,他对你的选票或者选举非常具有影响力,你希望能够锁定他,希望他能够跟你拉票,甚至于帮你固票,就是帮你固定票源。那么这种“打桩”的费用每个人都不一样,那么往往一场选举下来,占了你选举费用可能超过四分之三,所以这才是台湾选举之所以经费庞大的原因,当然也导致了财团介入或者财政支持,才能应付这么多的选举费用。
主持人 结束语:有人说,台湾的选举是一场金钱的游戏,也有人说它是一场派系的斗争,但这些都不是一场正常的选举应该有的现象。好,感谢收看今天的《闽南话时间》,我是主持人祁莺,下周再见!(编导:周丽芳)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