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导语:7月9号,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大连参访期间,曾经送给大连市一个珐琅瓷礼物,珐琅瓷上塑造的图案是一种两岸共有的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说到黑脸琵鹭,观众朋友可能还比较陌生,这一动物是一种夏天在大连繁殖、秋天飞到台湾过冬的世界级濒危物种,目前全球只有不到1500只。为了保护这种濒危鸟类,两岸的科研工作者做出了很多努力。
7月初,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台湾黑面琵鹭保育学会等近10家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民间人士汇聚辽宁省庄河市,参加首届海峡两岸黑脸琵鹭研讨会,就如何保护黑脸琵鹭这一在大陆繁育、台湾越冬的世界级濒危鸟类进行研讨。黑脸琵鹭是一种生活在亚洲地区的大型候鸟,在全世界六种琵鹭中,它的数量最少,目前只有1457只,属世界级濒危物种。国际自然资源物种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都已经把它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黑脸琵鹭身长大约74至82厘米,最特别的是它那像中国民族乐器琵琶一样的大嘴。与其他种类的琵鹭相比,黑脸琵鹭从嘴到眼睛后面的大半个脸都是黑色的,这也是人们称之为黑脸琵鹭的重要原因。黑脸琵鹭姿态优雅,有“黑面舞者”的美称。而且它的取食方法也很特别,是用嘴在海水中来回划啦,民间称其为“海划子”。黑脸琵鹭依赖沿海湿地为生。它们每年夏天在朝鲜半岛西海岸和辽东半岛附近的岛屿上生儿育女,秋天则沿着中国东部沿海飞往南方,在中国的台湾、香港、广东、海南,以及越南等地过冬。台湾是黑脸琵鹭最大的越冬地。与大陆稍有不同的是,人们把黑脸琵鹭称为“黑面琵鹭”。2005年春天的最新数字显示,全球近1500只黑脸琵鹭中,有一半以上是在台湾过冬的。它们主要分布在台南县曾文溪口附近的七股乡和台南市的四草乡。辽宁省庄河市石城岛附近的形人坨,是目前在中国大陆发现的唯一一处黑脸琵鹭繁殖地。形人坨位于黄海北部,距大连140多公里,虽然它的面积不到0.03平方公里,却生活着海鸥、黄嘴白鹭等10多种、几千只海鸟。1999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专家第一次在这里发现了黑脸琵鹭,现在每年都有两对黑脸琵鹭在这里繁育,10多只黑脸琵鹭在栖息。这次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台湾学者和民间人士有7位,他们当中有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颖这样多年研究黑脸琵鹭的专家,也有台南县野鸟学会顾问林耀源、台湾黑琵家族野鸟学会名誉理事长王征吉等4位致力于保护黑脸琵鹭的民间人士。研讨会期间,两岸的专家学者前往形人坨,对黑脸琵鹭进行了实地考察。从庄河港出发,经过40分钟航行,船在距离形人坨1500米的地方停泊下来。虽然黑脸琵鹭混杂在数千只其他海鸟当中,大家脸上还是流露出惊喜的表情。台湾黑琵家族野鸟学会名誉理事长王征吉先生,在台湾有“黑琵先生”的雅号,这次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形人坨了。说起黑脸琵鹭来,王征吉先生就像在说自己家的孩子。
黑琵家族野鸟学会 名誉理事长 王征吉: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为什么千里迢迢要到这里来,就是赶快,我的小孙子出来了没有,有没有健健康康的。
为了不惊扰黑脸琵鹭,与会人士分批转乘小艇,前往形人坨近距离考察。参加研讨会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专家丁文宁研究员,是最早发现黑脸琵鹭大陆繁殖地的专家。丁文宁先生介绍说,以前人们只知道每年夏天,在朝鲜与韩国交界的三八线附近的一些岛屿上,有黑脸琵鹭生儿育女。但是几十年来,因为三八线的特殊性,全球研究黑脸琵鹭的专家、学者很难登上那些小岛,黑脸琵鹭的繁殖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自从1999年,他和同事雷富民博士等人在形人坨发现黑脸琵鹭以来,大陆的科学家已经对黑脸琵鹭繁殖情况的研究有了初步的成果。台南黑面琵鹭保育学会的常务理事陈麒麟先生,在台湾已经从事黑面琵鹭保护工作10年时间了,这次是第一次,他在繁殖地看到黑脸琵鹭。
台南黑面琵鹭保育学会 常务理事 陈麒麟:看的地方不一样。在台湾越冬的话,都是在浅水区,或者是在鱼温(“温”:去掉“三点水”,换上“土”字榜),这边是在岩壁上,第一次看到繁殖地,看到它的繁殖巢,心情当然很高兴。
因为黑脸琵鹭是亟需保护的濒危鸟类,这次研讨会除了交流两岸对黑脸琵鹭的研究成果,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探讨怎样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多年从事黑脸琵鹭研究的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王颖,已经来过大陆20多次了。他说随着形人坨和黑脸琵鹭知名度不断提高,以后到这里参观旅游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台湾黑脸琵鹭保护区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他说,保护黑脸琵鹭和发展生态旅游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关键是要有保护措施,还要建立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十几年来黑脸琵鹭在台湾的数量,从1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757只,也证明了这一点。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王佳琪女士,则介绍了台湾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黑脸琵鹭的一些具体做法。
台湾师范大学 王佳琪:在台湾看黑脸琵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到现场看,到现场看,我们有三个主要的赏鸟亭,赏鸟亭人跟鸟是隔开的,人是在赏鸟厅里面,透过望远境来看鸟,另外一种方式,我们有一个网站,我们在现场架设一个针孔镜头,那个镜头对准鸟,那个镜头会把黑脸琵鹭的影像,传输到网络上,人们如果没有办法到现场看的话,只要家里用电脑,通过电脑就可以看到黑脸琵鹭在现场的情形。我想(形人坨)这个地方也可以用这两种方式。作为每年往返于两岸的候鸟,黑脸琵鹭也架起两岸交流的桥梁。
这次前来参加研讨会的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导演张砥生,曾经在石城岛住了将近半年时间拍摄黑脸琵鹭。在拍摄过程中,他不仅与黑脸琵鹭,也与台湾从事黑脸琵鹭保护工作的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 导演 张砥生:我这件衣服是台湾一个黑脸琵鹭的爱好者,他的外号叫“HAPPY先生”,是他拍的一幅照片,制作的这么一个文化衫。从2000年之后,我们经常有一些电话往来,我把这边黑脸琵鹭繁殖的情况,到达的情况,飞走的情况,及时沟通给他们。他们也会把在台湾越冬地,黑脸琵鹭的情况,和国际上统计的数据,及时地沟通给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友情,不光是拍鸟的朋友,同时也是生活中的朋友。
主持人 结束语:在首届海峡两岸黑脸琵鹭研讨会上,与会的两岸专家和学者都表示,要推动中国大陆唯一的黑脸琵鹭繁殖地的建设,使之尽早纳入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让越来越多的黑脸琵鹭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感谢您收看今天的《闽南话时间》,我是主持人祁莺,让我们下周再见。(编导:管海鹰)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