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导语:最近,台湾媒体披露说,台湾的“安全战略”将进行重大调整,在防务和对外关系方面将“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媒体说,这是一再推迟出台的“台湾安全报告”的部分内容,这份报告目前正由陈水扁亲自主持修改。那么,媒体的这些报道透露出什么样的信息?台湾的战略调整将对台海局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就这些话题,今天我们就请到两位嘉宾来和大家共同分析探讨。
据台湾媒体报道,由陈水扁主持制订的第一份“台湾安全报告”将于10月份对外公布。这份报告中将台湾的“安全战略”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声称台湾要“转守为攻、主动出击”。据透露,这份报告包括财经、防务、两岸关系、对外交往、环保以及涉及民生的重大事件等内容。在防务战略方面,这份报告提出要以“反制作战”为核心战略,台湾军队必须装备攻击性武器,以达到“有效吓阻”、“决战境外”的目的。在对外交往方面,这份报告声称,除了主张所谓的“台湾主权”之外,还要说服国际社会重视台海可能引发的战争危机,促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事实上,早在5月、6月份的时候,陈水扁就主持过5次高层会议,敲定“台湾安全报告”的大方向,之后,台湾安全部门每周都召开会议,对这份报告的具体内容反复进行修改,而报告的公布时间也一再被推迟。有评论认为,“台湾安全报告”中极具挑衅性的战略改变,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新的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院长 金灿荣:因为我们还没有看到报告原文,所以只能从媒体陆陆续续透露的零散信息做一些归纳。应该讲台湾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这个报告内容是很全面的,涉及到财经、就是财务问题,还有防务,涉及到对外交往,涉及到两岸关系,还有环保。那么它的时间段是为未来2到4年台湾可能发生的涉及到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防务安全各方面的问题,预为之谋,他说所谓的“可行的”、“有导向性”的这样一些策略。应该说,整个报告的基调是有进攻性的、挑衅性的,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想把两岸问题再突出起来,不仅在岛内,而且在地区层面再重新挑逗起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向阳:现在强调所谓的“反制作战”,针对大陆的反制作战。比如说他开发所谓的“雄风”巡航导弹,积极争取购买“爱国者Ⅲ”地对空导弹,这一系列动作。他认为,现在美日军事同盟针对中国大陆的防范的一面在加强,他觉得有机可乘,想通过武力来谋求所谓的“台独”,通过武力来抗拒统一的进程,并且也是对美国的一个交待。因为美国一再讲,台湾没有自我防御的意愿的话,美国对台湾的支持是要打折扣的,所以他现在就强调还是坚持所谓的“自主防御”,在所谓的“国际干预”之前能够争取尽量多的时间。他强调这个。
为达到所谓“决战境外”、“反制作战”的目的,陈水扁日前提出,在台湾的总预算中要提高防务方面的支出,争取在3年后把防务预算增加到台湾地区生产总值的3%。这个要求提出来以后,台湾行政部门闻风而动,立刻在8月17日通过的总预算案中,将台湾的防务支出增加了70亿元新台币。最近,台湾军方正式成立了首支战略导弹部队,其配备的“雄风2E”型巡航导弹的射程接近1000公里,误差范围在10米以内。这些导弹部署以后,大陆东南沿海城市以及一些重要的海军、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都在其射程范围内。而台湾军方设定的最终目标是部署“雄风3”型导弹,其射程将达到2000公里!目前虽然“台湾安全报告”还没有公布,但是其中的“转守为攻、主动出击”战略却已经在一些领域开始实施了。比如,过去台湾当局曾经多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所谓“代表权案”,希望确认所谓“台湾2300万人民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今年台湾当局改变策略,在提出所谓“代表权案”的同时,还炮制了一份所谓的“和平案”,渲染台海可能引发的战争危机,要求联合国“在维护台海和平方面扮演积极角色”,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派一位特使或者一个真相调查团,对台海安全形势进行评估。有台湾学者分析认为,所谓的“和平案”,就是要把台湾和大陆变成敌对的、可能发生战争的两方,让国际社会来讨论,以此达到宣扬所谓“台湾独立”的目的。至于国际社会会不会讨论、怎么样讨论,并不是台湾当局的主要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院长 金灿荣:今年以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陈水扁一直强调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大陆是“武力崛起”。怎么看中国的崛起?美国的态度现在是不明确的,认为中国有好几种发展方向,事实上,《中国军力报告》列了三种发展方向,和平的、和大家合作的,还有一个寻求地区主导权的,还有一个因为内部出了问题、干脆就崛起不了了,他说有三种可能性。我们自己一直强调我们是和平发展,也有人叫做和平崛起。在这个情况之下,陈水扁是比较着急的,如果和平崛起成为一个国际共识的话,台湾会进一步地边缘化。
早在6月份就有媒体报道说,陈水扁正在亲自主持修订一份所谓的“安全报告”,应该会在7月份出台,但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份“安全报告”出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份报告推迟出台呢?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院长 金灿荣:因为这是第一份“安全报告”,如果出来成为一个笑话,对他自己就不利。这份报告如果要写得有质量的话,可能很多数据的评估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个事情。确实不能随便提一个数据。就像拉姆斯菲尔德讲了,说中国大陆的军费开支是900亿美元,那就是一个笑话。所以他必须本身很慎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向阳:不光是所谓“安全报告”推迟,还有两个推迟,就是美台防务合作会谈的推迟,本来是9月13日到14日,现在也是推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推迟,就是陈水扁准备出访中美洲,他要过境美国。本来也是8月底就要出访中美洲的,现在也推迟、推迟到9月底。这是一系列的推迟。这后面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9月5日开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美国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美国已经放出话来,就是希望在这一段期间之内,陈水扁在美国看来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面要老实一点,不要制造事端,他们要求台湾方面尽量给予配合。我认为这可能是他推迟出台“安全报告”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因为他头一次做这个东西,头一次搞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安全战略报告”,所以他要试探,一个是试探岛内,现在朝野矛盾很大,泛蓝跟泛绿,这是一定要试探的,因为他怕在“立法院”引起争议;再一个他要试探美国,试探美国老大哥,看美国给他的限度有多大;最后他要试探大陆,大陆这方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试探是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院长 金灿荣:我觉得最近他这一系列动作,基本上属于小聪明的层面。我们古人谈两军博弈,曾经有这样一个很好的说法,叫“道不利则权,权不利则法,法不利则术”。“道”就是大势,现在大势对他非常不利;“权”是什么?权是力量结构,现在对他也不利;“法”是什么?战略、真正的战略。台湾的战术比较好,有些设想它以为是战略,其实就是一个战术,玩一点小名词啊、做一点小动作啊,但是这些东西我觉得改变不了现在两岸的态势。应该讲大陆的崛起势不可挡,在两岸当中,大陆正在赢得主动。所以如果真的他有战略眼光的话,我觉得就应该顺着现在两岸开辟的这种缓和途径,赶紧搭上在野三党这一趟车,赶紧到这边来,该谈什么谈什么,接受大熊猫,高高兴兴,扫好园子,接受大熊猫,开创两岸一个新局面,这才叫战略眼光。至于说耍这点小聪明,纯粹就是在“术”的层面玩一些游戏,绝对不会达到他所预想的结果。
主持人 结束语:虽然说这份“安全报告”并没有正式出炉,但是透过台湾当局炮制“安全报告”这件事情本身,其实就可以看出,台湾方面是希望与美国的《中国军力报告》、日本的《防卫白皮书》相呼应,充当美日两国遏制中国大陆和平崛起的马前卒,这一点确实值得世人警惕。(编导:徐朋)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