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美国为何关注中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09月10日 10:14 来源:CCTV.com

  主持人 导语: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官方、媒体和民众突然对中国问题十分地关注,在美国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会议,有时候一天就会有四场,而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美国媒体给予了超乎热情的关注。另外美国2400所学校有兴趣提供汉语及中国文化的高等课程的设置。那么美国为什么会如此关注中国?关注两岸问题呢?就这一方面的话题,今天我们就邀请两位嘉宾为您做详细的分析。

  解说: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媒体对中国开始了很多关注。美国两大最有影响力的时政杂志《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推出了中国的专题。其中美国《新闻周刊》推出的封面故事是“中国的世纪”。中国著名影星章子怡笑容可掬地出现在封面上,这期周刊以“未来是否属于中国?”为总题,用了21个版面进行密集报道,从商业、教育、电影等多个角度解读当今中国。该组报道阐释的是:中国大陆的崛起已不再是预测,而是事实。文章说中国激活了世界经济,中国大陆的经济为全世界带来了明显和惊人的利益,特别对于美国是如此。廉价的中国产品,在上个世纪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超过6000亿美元。文章说,5年内,中国将培养比美国更多的博士,也许他们不一定比美国博士更好,但数量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文章还报道说,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学生纷纷学习汉语。在美国,汉语正逐渐成为继英语和西班牙语之后的第三大语言。美国另外一家时政杂志《时代》周刊六月份也刊登出一组特别报道,浓墨重彩地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进行解读。这期刊物以“中国的新革命”为总题刊载了超过二十多个版位的相关文章。该组文章以崛起的中国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报道还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新闻图片,展示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的现状。评论分析说,“中国问题”已经引起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教授 陶文钊:我觉得这个中国热是非常热是十分明显的。那我1982年第一次去美国,以后也经常去美国,尤其是最近几年来,一年总归是有两三次吧,我可以有一个比较,比方说我们跟2002年夏天,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那个时候我也是每天都看美国的主流媒体,像《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等,那个时候是隔几天,可能会有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那么这次我在美国一个月,我也是关注美国的主流媒体,那我看《纽约时报》几乎没有一天没有关于中国的文章,有时候一天里头好几篇,不但是政治,而且经济,军事,文化、中国的电影。一天各个版都有中国的文章。这个给我的印象非常之强烈。再一个就是现在美国的智库里头,原来没有专门关于中国的问题,现在搞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研究项目,像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一个大的智库,现在专门搞了一个中国研究中心,原来有中国研究的这种机构的,现在在招兵买马,扩大人马。比方说,像海军分析中心,这本来是一个主要是搞国防的,搞这些方面内容的,现在它也要研究中国的内政,研究中国的经济,研究中国的社会,它们就光是那一个中心,现在就有12个人在搞中国问题,这12个人咱们不要用中国人的数量观念来衡量,在美国这12人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台湾文化大学美国所 所长 陈毓钧:美国从后冷战一开始,就讲得非常清楚,它不允许世界任何地区有任何强权,挑战美国的霸权,但是没想到才十几年,他们突然警觉到中国尤其在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方面都全面上升,根据美联社进行一个调查,说世界上中国跟美国,你们认为,总共好像40几个国家,到底对美国的形象你们觉得比较好,还是中国,结果居然是中国的形象比美国好,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美国来关注中国,当然有它的战略考量,有它的政治考量、有它的外交考量。

  解说:在过去的印象当中,美国国会总是出台很多的提案、议案对中国进行攻击,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有关促进中美发展,友好合作的这种好事也是层出不穷。比如说在今年6月份,众议院成立 “中国连线”,而且有人提出,《美中友好交流法案》等等主张与中国发展友好的关系,而且国会还否定了一项旨在遏制中国发展的《东亚安全法案》,那么透过这些变化,反映出美国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呢?

  台湾文化大学美国所 所长 陈毓钧:这个美国关注中国曾经历经三次,第一次是1970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时候,美国有中国热,那时1972年,70年代,访问的时候,形成的中国热,但是那个中国热完全是一个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第二次的中国热是在80年代,中国大陆邓小平先生开始经济改革的时候,我们都记得1979年,1984年邓小平先生被《时代》杂志两次选为封面人物,当时我们在美国念书,我们都觉得很光彩。 90年代我们都非常清楚,甚至出现了“中国崩溃论”的很多。第三次台海危机,非常之多,但是经过双方的政治家理性的思考,成熟的操作,总算慢慢地两国走向了一个战略合作的关系,包括布什的政治时代。所以我认为这一次美国兴起这第三次关注中国,刚好是我们中国已经有很强的一个实力,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自己也很大的自信心,我们可以把中国真正的东西展示在美国老百姓的面前。

  解说:透过美国媒体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不仅是中国热,而且也关注两岸关系的进展,美国的关注对台海问题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台湾文化大学美国所 所长 陈毓钧:就是连、宋登陆出乎了美国的意料之外,而且所引起的效应在台湾同胞里面,引起了新的思维你可以看到,这几个月两岸的关系我们在台湾讲说,这是两岸关系新起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当然关切了。因为美国现在的整个亚太战略的布局,它是没有那么快的希望,两岸之间就能够坐下来谈达成一个真正的和平协议,美国当然口头上讲和平,但私底下它不愿这个速度太快,而且美国希望这个速度是能够在美国的掌握之下,但是显然目前这个速度好像美国不能完全掌握。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教授 陶文钊:我觉得从2003年12月温总理访问美国,布什在记者招待会上,批评陈水扁他的言行是要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是反对的。从那以来,我觉得布什政府的政策就是维持台湾海峡地区的稳定这个政策现在还在继续,刚才陈教授讲到了,美国人对于连、宋登陆,他们的一种矛盾的心态,多少有些矛盾,他们既讲,你要缓和台海的紧张局势,要跟对面谈,但是又不愿意让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得太快,超过了美国它所能控制程度,我想这是对美国心态的一个很生动的描述。

  主持人:有媒体这样描述说,美国人对于中国问题的这样的关注,像雪崩式的这样爆发了,开放的中国,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接纳这一切,欢迎这一切,只要双方交流起来,友谊会加深,这种合作也会日益地紧密。(编导:徐朋)

责编:王京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