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导语:近日,台军推出了神秘的“A计划”,准备给现有的两艘“剑龙”级潜艇配备“鱼叉”潜射导弹,以用于未来攻击大陆重要的海上基地。目前台湾海军已经把这份合约交给了麦道公司,麦道公司将派出人员去台湾了解潜艇的状况,进行协调与执行的工作。那么这个神秘的“A计划”包括哪些内容?“鱼叉”导弹的性能如何?潜艇配合导弹如何作战呢?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解说:据台湾媒体披露,台湾海军一项提升潜艇性能的“A计划”正在加紧实施。该计划将为目前正在服役的两艘“剑龙”级潜艇——“海龙”号和“海虎”号,配备“鱼叉”导弹,以提升攻击大陆海上目标的能力。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已经把发展“A计划”的合约,提交给了美国的麦道公司。“A计划”实施的主要目标,一是改进射控系统,使“海龙、海虎”号具有发射潜射“鱼叉”导弹的能力,提升其攻击能力;二是提升静音效果,降低被敌方发现的概率;三是改进推进系统,大幅提升续航能力。目前台军担负战备的“海龙”号和“海虎”号,是1998年购进的两艘荷兰造的潜艇。上世纪70年代末建造时,曾经是世界上第一种把声纳、射控与导航推进系统整合成单一系统的潜艇。这回台军要给两艘“剑龙”级的潜艇配备的“鱼叉”导弹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导弹?它的性能情况怎么样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这个“鱼叉”导弹实际上原文是“Harpoon”,这个词应该是“捕鲸之叉”,这个导弹是美国研发的。研发当时最早的理由是什么?在1967年中东战争的时候,以色列的一艘军舰被苏制的导弹给击沉,这个对美国刺激很大,就决定要发展舰上的导弹,也就是舰载导弹。然后就从60年代开始研发,1972年成功,70年代开始配备美军,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鱼叉”导弹。这种导弹呢,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用途比较广的一种导弹。既可以通过飞机发射,战斗机发射,也可以水面舰艇发射,潜艇发射,所谓多用途,还有一个全天候,多领域在使用。这种导弹最大的射程,现在它设计的射程,新的型号已经达到280公里,当然现在有的报道说110公里,实际上最大是280公里。最近应该说是11公里,这样一个射程的范围之内。袭击的目标应该说主要是海上的目标,包括舰船,钻井平台,以及海上其它一些商船等。
解说:按照计划,这两艘“剑龙”级潜艇,总共要配备多少“鱼叉”导弹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它现在有一个目标,准备向美方购买大概60枚,当然这是一个初步的数据,将来可能随着整个改建完成以后可能会购买更多的。但是这些枚数来看,主要的袭击目标,也就是达到最大的目标,是一种破坏性的战斗目标,所谓破坏性,就是针对大陆的运输船队,包括海上的民事目标发动袭击,当然也不排除军事目标。
解说:那么每一枚导弹的破坏力、杀伤力会达到多少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这个一般来讲,如果说一枚导弹的话,从以前战争进行的情况来看,可以击沉,就是从空中发射,或者从水面舰艇发射,击沉一个大概3000吨左右的护卫舰,或者一般性的军舰是可以的,当然这里击沉一个是击中目标,另外一个是引起连锁反应,连锁爆炸,但是击中陆上目标,这个实际上它的真正陆上破坏的范围不是很大。
解说:目前台军在攻击目标方面,有哪些具体想法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现在它的想法,大家从舆论上看,比如说大陆的10个城市,它是有这个计划。同时所谓针对我们不同的海军基地,他提出了所谓“三海”,北海,东海,南海。但是这个目标,我觉得实际上是太大了。可能更多的,从现在的分析,包括它对所谓“剑龙级”的改造来看,我觉得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心理战的效果,就是说叫对方明白,我也有搞破坏的能力。第二个,还是延续它的一种恐怖战法,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的话,我未必去采用一种合理和符合道德逻辑的这种战争,我可以对你的民用设施,甚至对海上的一些其他的设施,所谓军民两用的设施发动一种袭击,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破坏性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战略性的东西,我感觉是比较少的。
解说:台湾目前拥有的4艘潜艇是70年代的产品,它和现代最先进的潜艇相比有什么主要弱点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它的主要弱点,一个是发射平台,发射平台主要是由于导弹,或者要发射的对象的变化,这种平台不配备。还有一种,就是它的整体的作战能力还不是很强。比如它的上浮能力,下浮,机动运载的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另外一个,就是它与其他的一些通讯设施,制导的一些系统进行连接,这方面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到这些,可能是滞碍它的作战能力的主要方面。
解说:据台湾媒体报道,“海龙、海虎”号潜艇的设计年代为上世纪70年代末,主要突出浅海对舰攻击,而且经过20多年的风吹雨打、海水侵袭,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同时,作为欧洲模式的潜艇,与美制的“鱼叉”导弹存在着兼容上的难题。2003年台军在进行“汉光19”演习的时候,就发生过“剑龙”级潜艇发射的鱼雷失去了控制,导致观摩演习的陈水扁和其他台军高层仓皇撤离观礼台的情况。有评论认为,台军妄图以在“剑龙”级潜艇上装备“鱼叉”导弹,来实现对大陆“先发制人”的作战目的并不现实。台军有一种分析,根据台湾岛的地势,它能遇到的最大威胁,是来自潜艇的攻击,因此它做了一些部署,包括所谓的“环岛防御战术”。那么这个战术是一种什么样的含义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这个战术它既是“环岛防御”,同时也是叫做“立体反潜”。“立体反潜”就是什么?包括远程的,它有预警飞机,就是对水下潜艇进行监控。然后近程的,它有反潜直升机,然后还有一个就是水面舰艇,水面舰艇现在它主要靠二代舰,有21艘二代舰,这个主要是护卫舰进行反潜,同时再配备它现在一直想达到的,就是10艘规模的一个潜艇舰队。这样反潜来看,它有一个战争的,就是所谓的反潜作战理念,但是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难度在于什么呢?一个,尽管台湾海峡这边有的海域,应该说水域是比较浅,但是在它的北部、南部、东部这三个地区都有海沟,或者说海上一些特殊的地理构造,实际上是潜艇便于潜入的。如果它铺开的话,就是它的作战群铺开的话,至少应该说在三面,还不包括在四面进行其他的一些活动,在台湾这样一个岛上,它的整个作战群达不到这种作战能力。
解说:“鱼叉”导弹,或者叫“鲸叉”导弹,它实际上已经被广泛运用了,像在飞机上,潜艇上,都可以进行这样的一种装载。目前台湾生产“鱼叉”导弹的能力如何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台湾)它生产不了,还是美国生产。现在大概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购买了美国这个“鱼叉”导弹,而在几次战例当中,也确实有过成功的经验,有人说它的命中率是95%,当然因为它真正使用的并不是很多。一次是在当时美国对利比亚进行打击的时候,也是通过它的空中发射,击毁了利比亚一艘叫做“战士号”的这样一艘护卫舰。然后还有一次,就是在海湾战争期间,沙特方面,是从舰上发射一枚导弹,来打击伊拉克的海上目标,这两个都成功了。而且再加上本身现在美国方面,麦道公司也在开发所谓“鱼叉”导弹的新的类型和新的版本,不断的开发,因为最高的设计范围,实际上它的射程已经达到280公里,现在有人说将近300公里,因为它有一个导弹的出口限制的问题,那可能达到280公里已经很高了。
解说:目前台湾拥有多少“鱼叉”导弹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研究员 杨明杰:它的空军和海军都加起来的话,大概有人统计过是290多枚,这样一个数目。但这种数目,主要它实际上“鱼叉”导弹配备是在它的F16战机上。
主持人 结束语:自从潜艇出现之后,这种暗藏在大洋深处的水下尖兵就使海洋战场充满了杀机。那么台军为现役的潜艇加装导弹,提升攻击能力,其目的值得世人关注。好,感谢您收看祁莺为您主持的《闽南话时间》,观众朋友下周再见!(编导:周丽芳)
责编:王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