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地理 > 辞申迎酉 > 正文

丙申1956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1日 18:53)


1956年,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了杨柳青年画的新内容。

  1956年2月12日,是农历丙申年春节,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春节前,国务院通过了有关推广普通话及汉字简化字方案。这年春节,大江南北的人们开始试着用普通话拜年,用简化字写春联。

  天津杨柳青年画一直深受北方人的欢迎,除了年年有余等传统年画外,赞美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了年画的新内容。

  春节前,北京的红星集体农庄开通了有线广播。这一年,全国大部分县都建立了有线广播站,广播使许多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懂得了一些国家大事,还能欣赏到戏曲和相声等文艺节目。许多农民在广播里熟悉了歌剧《刘胡兰》的唱段: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

  在没有广播的农村和一些工厂里,则有专门的读报员,为大家普及当前的国内外形势。

  这时候,收音机还没有在家庭中普及,人们围在汽车旁边听收音机,在城市并不罕见。6月,在北京,第一批电子管顺利下线,当时,电子管是生产收音机的核心零件。电子管收音机是商场里的高档商品,它和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被老百姓并称为“四大件”。

  这年九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首次播出,对于五十年代的孩子们来说,从这年开始,《小喇叭》广播成了他们童年记忆里每天不变的牵挂。

  苏联歌曲《祖国进行曲》曾经是莫斯科广播电台对华广播的呼号,这首歌这样唱道:从莫斯科走到遥远的边地,从南俄走到北冰洋,人们可以自由走来走去,就是自己祖国的主人……

  在人们心目中,苏联人吃的是牛奶和面包,住的是公寓,看的是芭蕾,工人在现代化的厂房里生产,农民在集体农庄中劳作。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苏联那样的国度,是这个时代中国人最大的梦想。

  这是《人民画报》记者拍摄的照片,21岁的钢筋工张百发此时是北京市张百发青年突击队队长,清晨六点,他带领队员跑步,上午,突击队分成两组举行劳动竞赛,中午,队员们冒着寒风举行了一场篮球赛,晚上则和清华大学的学生联欢。

  此时,北京的工地上,工期紧、任务重、机械化少、劳动强度大,每座建筑差不多都是在边建设、边改进、边施工中进行。从两年前开始,参照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经验,北京出现了150多支青年突击队。五年中,张百发突击队承担过834项工程任务,其中832项出色完成。

  当年流行的《工地夜歌》生动描绘了夜晚的工地,“夜晚,你看,这就是工地的夜晚,你听,这就是夜晚的声音。这不是天空的星星,眨着那发亮的眼睛,不是节日的焰火,闪烁在夜空,钢架上燃烧着电焊的火花,工地上悬挂着万盏明灯。”

  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阶段,掀起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浪潮。烟囱林立,机器轰鸣,高楼大厦,是此时人们所梦想的“工业化”的象征。以苏联援助的156个大型项目为核心,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

  1956年,在看似平静的乡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到这一年年底,中国的农村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当时的纪录片中这样描述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每片平原,每座高原,每个旧日的穷乡僻壤,现在都欢腾起来了,千条川万条河汇向大海,五万万农民迈着大步奔向社会主义社会,幸福生活的种子已经深深的埋在全中国的无边无际的大地上。”

  《人民画报》上刊登了女拖拉机手王梅芬的故事。两年前,张庆村16岁的王梅芬高小毕业,家境贫寒的她不得不在家里种地。


1956年7月14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不久,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原来只有30户农民的张庆村扩大到180户,大家牵着牲口、带着铁锹集中到合作社统一出工,收入统一分配。于是,一向单纯的农村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职业:会计、记工员,保健站保健员,托儿所保育员,气象站技术员,图书室管理员。最使村民兴奋的是,村子里第一次开进了拖拉机,此时,拖拉机是农业机械化的象征,正为前途忧虑的王梅芬成了一名拖拉机手。

  在拖拉机站,王梅芬学会了11种新式农具的使用技术。春天的时候,王梅芬生活中又多了一项新内容,教村里的文盲识字。

  年初,全国扫盲协会成立,提出要在5年或者7年内基本扫除全国文盲,要求农村文盲至少要学会本村本乡的人名、地名、合作社名、工具名等200到300个字。

  努力把自己融入到集体, 同心同德干工作,比翼齐飞搞建设,这是当时的婚姻时尚。在浙江农村流行着这样一首农民诗,题目是《忘了前天才结婚》:“十五月亮明似镜/大地像涂一层银/晚风吹来爽精神/裤腿高绕大腿跟/新嫁媳妇冯银英/黄昏插到夜三更/为了实现一千斤/忘了前天才结婚。”

  上海,这个开埠100多年的城市,在1956年仍然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每一天,这里的工业品都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全国各地,这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在中国也就有特殊的意义。

  上海工商界集体写给毛泽东一封信,在信中,他们向毛泽东和党中央表示,要在6天内实现上海全行业公私合营。就在5天前,北京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宣布进入社会主义,并号召工商业者“放弃剥削,学会本领,争取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十岁的荣毅仁在全国8个城市拥有24个工厂,此时他正为公私合营的工作而忙得不可开交。当时的纪录片记录了荣毅仁一家在工商业改造后的生活,在片中,荣毅仁告诉记者:

  社会主义改造对于我失去的是属于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友爱和信任,这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

  1月20日,在上海公私合营大会上,工商界报喜队的一名代表装扮成“天官赐福”的样子来到会场向人们报喜,宣布全市205个行业、10万多户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月21日,上海举行20万人的盛大游行,敲锣打鼓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天津、广州、武汉,各个大中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中国的主要经济成分变为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本篇文章共有 2 页,当前为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