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1993
央视国际 (2005年02月01日 19:10)
1993年1月23日,农历癸酉年春节,中国进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后的第一年。在除夕的荧屏上,人们第一次看到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的主持人。
伴随1993年春节到来的还有这样的情景。
在中国各大铁路枢纽局记者成千上万的旅客,这一年,元旦,春节在同一个月,春运客流空前集中,全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达到2000万人次。《南方周末》有这样的报道,1月2日到达北京的164次车上,车厢里从厕所到行李架上全是人。车到郑州,车厢大梁上的弹簧全被压扁,最后不得不从每节车厢拉下来70多人。
中国铁路的春运开始于1954年,当时乘客主要是上山下乡知青、学生和两地分居的军人。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沿海地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工地,1992年的第一季度,从深圳汇往全国各地的汇款单就接近140万张,汇款人大多是打工仔、打工妹,民工潮的出现成为中国铁路部门新的苦恼。
春天,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京九铁路开工。
4年后,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并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
3月,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正式写进国家《宪法》。这是摄影家王文澜抓拍的连续八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荣毅仁。会上,77岁的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
荣毅仁生于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他的父辈,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是解放前有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他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电视台拍摄的荣毅仁的工作镜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沉寂多年的荣毅仁出马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率先突破多年的思想禁锢,成功在日本发行100亿日元债券,成功引入外资,之后中信的规模越做越大。
与全国人民大会同时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有20多位私营企业业主首次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这一年,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值突破2万亿元,占中国工业产值的二分之一。
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发现,这次会议用餐不用再交粮票了。这一年,主宰百姓生计40多年的商品票证票停止发放使用,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人们迎来了又一次思想解放。在人们的生活中,新的文化、新的习俗正在急速形成。流行歌曲飘荡在每一条大街小巷;“先生”和“小姐”的称呼在消失近半个世纪后重新回到生活中;股市上,飞速变化的行情令人心惊肉跳,高速公路开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间,人们之间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短。
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冲击着人们的观念,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的一组漫画,配写的说明是这一年中国的流行语,这些流行语中大部分与经济活动有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1993年的中国文坛显得格外热闹,最引人注目的消息来自古城西安。有消息说,作家贾平凹的一部小说出版,稿酬是100万。消息被全国媒体广为传播,但不久贾平凹很快又通过媒体辟谣,100万稿酬纯属误传。
在上海,由作家陈村、宗福先等人发起同仁聚会,38位剧作家讨论通过影视剧本的最低价格,电影剧本每本15000元,电视剧多本剧每集2000元。
这一年,《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等文学作品非常畅销;在深圳,首次出现文稿拍卖会;在北京,作家周洪签约“卖身”给中国青年出版社,这些都成为公众话题,在一些人看来,作家已经成为可以标价的精神产品制造者。
4月,北京大学推倒校园临街600米长的南墙,改建为商业街,引发轩然大波。市场经济走进高等院校给许多人带来巨大的冲击。有媒体称:“不管愿意不愿意,象牙塔的概念在这里消失,而素以重学术、重政治著称的北大人将与市场经济结缘。”
校园里,经商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是上书山,还是下商海引起学生们激烈的讨论。
在上山下海的讨论中,一些人选择了出国。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北京人在纽约》,第一次在电视剧中向人们展示海外的华人生活。《北京人在纽约》描写的是赴美移民浪潮中北京人的故事,北京音乐家王启明与妻子郭燕,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终于来到了神往已久的美国。然而,一切并不完全像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这一年,演员王姬已经出国六年,她随着1987年的出国潮来到美国。回忆起“洋插队”的生活,王姬后来这样描述说:“出国时想回来接着演,甚至还想是不是到好莱坞,去试试身手啊什么的。于是一遍一遍的试戏,最后你就发现就没有你了,很多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