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和他的猫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9日 15:50)
|
|
|
阿西在漓江边作画 |
1979年第一期《人民画报》的封面,忽然换了一张面孔,“文革”时期的火药味不见了,一个招人喜爱的孩子引人瞩目地成为封面人物,他就是阿西,本名叫谭文西,因为是桂林漓江边长大的孩子,后来又被称为“漓江画童”。
那是“文革”刚刚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获得第四届芬兰国际儿童画展金奖的阿西,如同预示中国文艺春天降临的一叶嫩芽,他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有些异样,也有些突然。然而,一个重新崇尚文化、重视人才和重新认识自我的时代,就这样悄悄降临了。
阿西当时才7岁,但是画龄已有四年。阿西获奖之后不久,当时最权威的政治新闻画刊《人民画报》摄影记者黄韬鹏来到他家的时候,阿西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供人拍照。
在阿西父亲的回忆中,当时家中的情形十分窘迫,那时候没有多余的布票给阿西做衣服。在人民画报的记者来拍照的时候,阿西只能借了妹妹的背心来穿。阿西的妹妹长大后想起当时的情景,说自己那是觉得很嫉妒,哥哥穿着自己的衣服拍照片,自己却没有人关注,就自己在一边埋头画画。
|
|
|
阿西和漓江百里图 |
阿西最擅长画猫,但是,他在芬兰获奖的却是一幅水墨画《桂林山水》,因此,摄影师特意把阿西画的《漓江百里图》摆在他背后,因为那是阿西的得意之作。
那张《漓江百里图》是阿西七岁的时候画的。七岁生日那天,阿西和爸爸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等爸爸回来要让爸爸看一幅画,等到爸爸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画在六张宣纸上的《漓江百里图》会让爸爸看自己铺开六张宣纸在屋里作画。爸爸惊喜之下,把画拿给阿西的老师李洛公看。李洛公看后惊为天人,认为一个小孩子能把他游漓江时看到的景色画出来,真是但难得了。但是在阿西的画上,画完象鼻山之后,紧接着就是杨堤的山。大家问他,为什么没有花中间的那段。阿西答道,那一段我在船上睡着了。所以没有画。
《人民画报》的封面人物很快震动了中国美术界,据说,《人民画报》以画家作封面,第一位是画虾的齐白石,第二位就是画猫的阿西。从此以后,阿西的故事和他那充满童趣的猫,成了长辈教育孩子成才的现代典范,而对于阿西来说,拍照片、登报纸、办画展、上电影,就像走马灯似的,一幕接着一幕,成了他童年里神话一般的生活。
当时的广西省委书记乔晓光,专门接见了被称为“超常儿童”的阿西等五个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乔书记看到阿西后,就把他抱在怀里,十分的喜爱。问到家里的情况时,从小阿西的嘴里,知道了阿西的妈妈是回乡知青,母子三人在乡里都没有粮食关系,全靠阿西父亲29斤粮食养活一家四口,生活很是拮据。乔书记指派专人解决这件事,从此,阿西的生活有了质的改变。
而在这之前童年留给阿西的印象除了画画,就是饥饿。阿西的父亲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68年分配到桂林附近一个小县城的文化馆工作。母亲是回乡知青,一家四口,只有父亲一个城镇户口,粮证上的口粮永远是不够吃的。在阿西记忆中的饭桌上,用一点盐、一点油、两个番茄调味的米豆腐长期占领了主要位置。偶尔的开荤,也不敢买瘦肉,每月的两斤肉票全部用来买肥肉回来炼油,然后用油渣炒菜吃改善生活。
|
|
|
阿西和老师李洛公 |
在饥饿年代里,得到锻炼的除了人的胃口,还有质朴的情感。就在小阿西初入丹青的时候,一位从天津下放到小县城的美院教授成了他们家的邻居,这个人叫李骆公,擅长书画,早年曾在日本学习西洋画,是中国民族油画的创始人。就这样,两个家庭在贫穷中共同孕育了阿西这粒奇特的果实。
阿西学画,最初是跟着大人涂鸦。有一次,他看见一只母猫领着小猫玩耍,不经意间被深深吸引住了。猫的主人也是阿西家的熟人,见他喜欢,第二天就送了一只给他。从此,阿西一门心思画起猫来。那时阿西三岁,第一只猫就画了两个圆圈,眼睛里面涂满了绿颜色。
|
|
|
阿西画的猫 |
这是阿西的家里养了很多的猫,最多的时候有九只。阿西常常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放下饭碗,把猫咪的动作勾勒到纸上再接着吃。在阿西创作的《群猫图》上,可以找到猫的各种神态,笔触灵趣,栩栩如生。阿西自己也刻了图章,称自己为“世界猫王”。
1977年,阿西五岁,画技也渐渐精湛。当时,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为参加第四届芬兰国际儿童画展,文化部在全国各地层层筛选作品。阿西的画被送到广西文艺主管部门,不料,一位领导看了以后竟说:这肯定不是孩子画的。李骆公得知此事,亲自挑选了十几幅阿西的画,自费上北京,请他昔日的画家朋友给个说法。结果,中国美术界好几位重量级人物对阿西的画赞不绝口。李可染说:“阿西天趣”;黄永玉说:“阿西大胆”;朱屺瞻说“阿西之画,老屺钦佩”。就这样,阿西和他的的猫终于绝处逢生,漂洋过海扬名世界。
此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把桂林五位小画家搬上了银幕,为他们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漓江画童》。五位小画家分别是,画猫的阿西,画猴的亚妮,画鹰的高山,画竹的开涛和画山水的何峰。
|
|
|
阿西和妹妹 |
影片中,摄影师特意拍摄了一段阿西和他妹妹抢着画画的逗乐场面。阿西的妹妹阿静当时也在学书画,由于名气不够,在这种场合下,只能充当哥哥的配角。
在文艺刚刚解禁的年代,享有拍电影这样的殊荣是很难得的。那时候的人们还难以理解“知名度”这个词语,一切都是“组织上”的安排。当这部影片用多种语言在海内外播映后,仿佛无意之中,阿西和他的猫便已家喻户晓了。
经过一番懵懵懂懂,而且大红大紫的折腾之后,童年一去不返,阿西也到了人生所面临的转折点。童年纷繁而来的各种奖项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注视让小阿西渐渐有些失衡。小阿西的心里朦胧感觉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大画家,可是文化课学习的难题逼近了他。
那个年代,可供选择的道路并不多。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只能去参加高考,去读书,去上大学。无论你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无论你是神童还是顽童,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
|
|
少年阿西 |
阿西的选择是靠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三个全国最高级别的美术胜地。接连三次,阿西都因为文化课的分数不够而败下阵来。这时,厄运突然降临。
阿西回忆起多年前的那个晚上,仍然感到命运是和自己开了个玩笑。那是1995年12月底一个普通夜晚,阿西在家中读书作画,突然停电了,阿西放下画笔,准备和朋友出去玩。晚上十点多钟,23岁的阿西骑着当时还不多见的摩托车,时速一百多公里,直到失去控制,翻倒在一条僻静街道的尽头。
阿西的父亲仍然清楚地记得阿西当时的情形,血流如注,左边的身体受伤尤其严重,多处骨折,接诊的医生连声讲道,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病人。
几天之后,浑身缠满绷带的阿西看到的是一个白色的世界,原来的色彩消失了,消失得如此突然。一瞬之间,他的命运发生了逆转。
|
|
|
病重的阿西 |
阿西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医院里,他无力拿起离自己只有一米之遥的水果刀。阿西一下子变得极度迷茫,他感到自己失去了对命运的主宰,不知道以后自己将怎样去生活。是不是就要沦入极为平凡的生活?有时候,又突然有一种希望,觉得自己会突然好起来,回到从前的轨道上。但在大多数时候,现实总是要压倒希望,让阿西陷入更深的绝望中去。
前途渺茫,也许不会使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放弃跋涉的努力,但身体的残缺,却会令一个思维正常的人丧失生活下去的勇气。跌倒了,再爬起来,是我们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常说的一句话。可是,要求一个人从已经逆转的命运中站起来,重新面对自己,面对反差如此之大的现实,就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了。
接踵而至的五次大手术虽然挽救了阿西的生命,但无法让他回到原来铺设的生活轨道,脚下的路不见了,出现了一片布满荆棘的原野。一切都是陌生的,现实生活里只有病床、注射器和头发斑白的父母。
阿西坦言,是在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也是因为父母才决定活下来。
阿西的妹妹为了给哥哥解闷,就给他介绍了四个学生来教。阿西教得极为认真,后来四个孩子全部都考上了艺术类的学校。就在学生把中榜的好消息告诉阿西的那一刻,阿西感觉心中的阴晦一扫而光,他也在一瞬间明确了将来的方向。
现在,阿西成立了采吉画室。给报考美院的应届高中生补习专业课,已经成为阿西的职业,也是他谋生的手段。十年来,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生活。当年与他一同备考的妹妹已经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成为专业画家。对于这种差别,他早已处之泰然。
现在阿西反观自己童年时所作的画,也为自己当年没有约束、充满童趣的笔触所打动。现在的阿西希望能找到以前作画的感觉,把以前和现在的风格结合起来,把以前的阿西重新收纳到自己的身体里来
他平静地为那些与自己有相同志愿的孩子们铺垫进入大学的道路。阿西经常把自己的经历说给自己的学生听,每到学生考试的时候,阿西总会梦见自己当初考试的情景,自己当年的梦已被学生圆了。
责编:红立 来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