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刘慈欣的获奖名篇《全频带阻塞干扰》改编成漫画是一场挑战——要呈现那样一个恢宏、残酷而充满激情的世界,须有一流的才艺和高度的自信来支撑。有幸,我在一群同样充满激情的科幻漫画迷身上感受到了这些值得赞美的品质。科幻在中国已历经百年,但真在得到发展还是近十几年的事。目前,中国科幻正在势不可挡地从杂志时代向图书时代过渡,《全频带阻塞干扰》漫画版的推出,无疑为这样的过渡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方向。我相信,顺势而为的进取与创新必会得到读者的回报。――姚海军


见面会 更多
读者笔记 更多

作者:角峪人



今天为了能见到刘慈欣一大早就起床,折腾了近一个小时从学校出发去北理。谁知见面会是下午才开始,中午只好和得儿一同吃饭。

下午,凭借本人是贴吧成员的身份得以坐在前排,便于拍摄这位近十年来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科幻巨人。当主持人北理的林臻同学宣布刘慈欣的出场时,大刘扬起幕布从后台走出来,随后走出的是《科幻世界》的主编姚海军,后面的人我就自动忽略了。

今天的大刘依旧是不修边幅的一身打扮,头发在额头前组成倒“山”形。虽然以前在杂志上也见过照片,但是那些照片都是衣服很猥琐的表情,今天看了才觉得大刘还是没有那么猥琐的。期间谈到他对“全频带阻塞干扰”漫画版的感想时,其表示自己对漫画不是很了解,所以基本上不做任何的建议和指导,尽量鼓励创作者们自己想象,自己创造。言谈之中非常的低调与谦虚。

尽管是《全》的漫画版的推广会,但是大刘无疑是会场中最为夺目的人物,99%的提问均是冲着大刘而来。在谈到科幻与生活时,他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一天他发电厂的同事跑过来对他说“我最近在网上发现有个写科幻的人很牛,名气很大,他也叫刘慈欣,跟你名字一模一样”。这在今天到北理的科幻迷们看来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却显示出大刘通知低调的作风。他还郑重的建议准备写科幻的同学们以后一定不能让领导知道自己在写科幻,防止领导认为自己“幼稚”。

作为当今中国科幻顶梁柱的大刘说出这样的冷笑话不得不让科幻迷们感觉的所谓“主流”的其他文学形式以及大众对科幻的有色眼镜的广泛。

好在《全》的漫画版制作方承诺会马上开始《三体》的制作,以后可能会考虑动画版的制作乃至电影的制作。

忽然有个很危险的想法,如果当时三体人要做掉发现“黑暗森林”大刘以及知晓这个理论的科幻迷们,今天在北理是下手的好时机啊!!!!!!!

一身冷汗哗哗的流啊

作者:qfbc221



大刘见面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追星,没想到长这么大居然成了某人的粉丝,还是一个中年怪叔叔,愁死了。

目的是售书,全频带的漫画版。地点在北理工,同去的还有漫画创作组,姚海军,姬少婷,后来居然又在观众席上揪出来作为嘉宾的陈楸帆,马伯庸和...夏茄。

作为主要组织方的团队成员之一,没有尽上什么力,真是抱歉,不过本来也就是感受气氛去的,自以为算是比较资深的科幻迷,但是到了现场,放眼望去,牛人好多。我就乖乖地享受过程吧。

报告厅里人好多,在这个北风扬雪的日子里,有从海淀赶来的清华北大和农大的同学,真是感动。到后来在前排和门口都有站立着的观众们,作为一种比较奇怪的生活方式,科幻是不容易选择可一旦选择就不容易放弃的。现在大家都热爱着科幻,等十年后或者二十年后,大家或许就该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科幻。创作,组织,改编或者帮助。正如大刘在致辞中说:今天的温度很高,确实,大家对科幻的热爱或许就像地火一样,在厚厚的外壳之下蛰伏,但是一旦释放就无比炽热。今天正是这样一个场合,大家毫不拘束地畅谈着自己对科幻对科学的热爱,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平时都是没有见过的,但是,只要来到这里的,都是同志。即使是自闭之至的人,看到有人手上拿着一本四川版球状闪电,也会忍不住去翻阅,去询问。然后,大家就是朋友了。

主要目的当然是售书,于是先回顾全频带的主要情节,创作组的几位大虾制作的MV真搞,虽然我一直认为,大刘的作品是不适合改编为漫画的,但是对于中国科幻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尤其是接下来漫画公司的老总宣布:他们下一个计划是三体漫画版的时候,全场沸腾的景象真是难忘。

当天全场沸腾的时候一共有三次:大刘出场,宣布改编三体,还有....介绍夏茄,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茄子美女,好个冷美人!这次又是半途到场,无意间起到了神秘嘉宾的效果,不过似乎夏女士经常受到小概率不可抗力的影响。

虽然是发售会,但是主话题依然是围着大刘转而不是漫画转(关于漫画我不是太懂,以后对这个漫画写个书评吧),"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情况,也是没办法的事,"(漫画公司老总语),从接下来的提问中,看得出在大家之中有很多人已经开始了对科幻这种题材或者生活方式的尝试,有很多问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经历和思考是提不出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八卦问题。

大刘在一开始就说:他是个更适合用文字来表达思想的人,这一点我认为他没有故意说谎。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他拙于言辞,相反,他相当健谈,但据我的观察,这个健谈是思想的结果而非谈话的结果,是源于脑子而非舌头。

大刘说他是从科学入手科幻而非从文学入手科幻的,这一点印象很深刻。吴岩,韩松,王晋康,何夕这些作家要么是文科科班出身,要么早年多多少少从事过文字工作,大刘说他几乎没有受过这方面训练,联系到他的专业,经历和工作,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写出了独具魅力的科幻作品,或许人物不如何夕那样丰满,或许语言没有王晋康那样洒脱,色调大多是冷冷的,就连太阳光也是要深秋的,但是纯粹的理工科工作者却成为了杰出的文学大师。

想起一句话,是对伊能静作品的评价:....或许她什么都没有,但她有生活。这句话套用在大刘身上,应该把生活改成思想。但是大刘一直坚持的是:科幻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科幻迷们也就是比别人多了一种生活方式吧。一种平行的,却很少重合的生活方式。

全场的另外一个焦点是姬少婷,这位美女也是久仰(用C君的话说,两位都是美女兼才女),在爆了不少猛料的同时,她的活跃也感染了大家。当天,在漫画的背景下,大刘的思想,姚老师的沉稳和小姬的活泼是三种主要的元素。当然,也有不少人要求马亲王和茄子姐姐站起来给大家问个好。在这个过程中三位漫画的主笔一直在默不作声地画着什么,等他们上台把三幅肖像递给大刘,老姚和小姬的时候才知道居然是现场创作的三人画像。这一手相当狠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