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综艺官网

中国绘画与戏曲相映相通 写意传神意境是共同艺术追求

戏剧演出 新快报 2016年05月09日 10: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戏曲脸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

  据梁江介绍,具体到戏曲中的诸多元素,也都有绘画的成分在。比如戏剧脸谱,实际上是一种面部的绘画艺术。“画家”运用线条的粗细、色块的对比构成意象形态,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象征意味浓郁,比如黑色代表刚正不阿,红色代表了侠骨忠义,白色代表了冷峻奸诈。再者,表演者的服饰、舞台布景都渗透着绘画的思维。

  而戏剧题材成为绘画的表现对象,在美术史上更是不胜枚举。中国戏曲人物画由来已久,汉代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杂剧题材。在明代,著名画家陈洪绶为名剧《西厢记》插绘了十幅美人图,分别呈现了女子倦睡、倚楼、园中散步、拈花、调鹦鹉等种种样态,成为文人绘画难得的经典。戏曲人物画至清代水平日益成熟,但作品多是细致整饬的工笔画或简单拙朴的民间戏画,一般不为文人重视。

  到了现代,关良开创了戏曲人物画的新格局,他以传神写意的笔墨形式演绎了戏剧舞台上的诸多角色,从选材构思、构图,到用线、笔墨形态,无不细致斟酌,别具匠心,在现代画坛独树一帜。除此之外,戏曲人物画也是著名画家林风眠的重要作品序列之一,可能源于童年母亲的不幸遭遇,《宝莲灯》成为他最主要的戏曲人物画题材。

  到了当代,画戏曲人物的艺术家亦不乏其人,比较著名的画家有韩羽、朱新建、周京新等。相比于其他人,朱新建则更注重戏剧人物画中人物本身的美,更注重绘画本身的艺术魅力。

  张大千曾与夫人同上台唱昆曲

  “戏曲与绘画的相通,最直接体现在两大门类的艺术家相互交流,身份彼此交叉,并最终从彼此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与艺术的营养。”梁江认为,在中国古代与现代社会,学科与专业分离并不明显,丰厚的文化与艺术土壤造就了诸多文艺巨匠。

  现代梨园行当中对绘画的介入与吸取,最著名的莫过于梅兰芳。梅兰芳在青年时期与大画家吴昌硕相识,结为忘年之交,开始对绘画产生了兴奋,后向名家王梦白学习国画的基本技法,深深迷上了国画艺术。梅兰芳一生结识多位国画大师,如陈师曾、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徐悲鸿、陈半丁等,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从国画中汲取营养,引国画风采入戏,对京剧人物的扮相造型,舞台画面的布局结构,服装头饰的色彩搭配,都作了相应的改观。

  “其实,梅兰芳热爱并擅长中国画,不过是当时戏曲界的一个代表罢了,当时这种风气兴盛。”据梁江的考察,四大名旦另外的三位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以及四小名旦之首的张君秋,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连良,也都擅长书画。

  与此相对,不少大画家对戏曲艺术情有独钟。吴昌硕热爱昆曲,曾赠画题字昆曲传字辈名伶顾傅玠:“傅之不朽期天听,玠本无瑕佩我宣”;大画家李可染不但热爱京剧,而且是位操琴高手;当过京剧演员唱过花脸的画家李苦禅与戏曲有着不解之缘,从戏曲中悟而得之,得而用之,形成独特画风。

热点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