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韩羽 戏剧人物
■周京新 京剧人物
■朱新建 江湖图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两大门类,绘画与戏曲源远流长,虽各自成体系,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但相映相通,与中国美学精神相一致,焕发着东方审美韵致,成为世界艺术版图中两朵奇葩。
■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戏曲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
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绘画早于中国戏曲而成为一种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公元前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已经在陶器上刻、印,鱼、蛙、鸟、鹿、人的纹样都先后出现。而戏曲则肇始于上古时期的“百兽率舞”。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宋代出现了“宋杂剧”,到了元代,戏曲终于发展成熟。
“戏曲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尤其是在艺术理念上和美学追求上有许多相近相似之处。”在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看来,戏曲的艺术语言包括歌、舞、剧、诗等元素,绘画的艺术语言包括笔、墨、境、韵等元素,一个是表演性艺术,一个是表现性艺术,但有共通与交融之处,比如写意、传神、意境,都是两者共同的艺术追求。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国画艺术以意为主导,以象为基础。国画家恪守“计白当黑”,画笔在“藏与露”“隐与显”中,出入于亦真亦幻、似有似无的画面。而戏曲的写意性,其核心是诗化原则,其艺术手法以虚拟实、以假当真,以少胜多,以简代繁,凭借假定性的舞台时空和虚拟化的程式表演,从简约的形态中传递出悠长的信息,运用空灵的意象表述纷繁的实在。比如,戏曲舞台上有桨而无船、有鞭而无马,都可称为写意的典范。
其次,中国画十分重视写神、传神,认为神是艺术的最高要求,早就有“传神阿堵”的说法;而戏曲塑造人物时讲究“精、气、神”,极力彰显人物的神态、神韵、神情。
另外,中国绘画艺术立足于写意、传神的基点上,运用意象造型,构建情景交融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境界。而中国戏曲艺术同样注重意境的营造,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书中写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