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连线]揭密中国探月工程(下)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2日 15:48)
CCTV.com消息(时空连线):2004年2月25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终于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现代版“嫦娥奔月”正式拉开了帷幕。据了解,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都属于不载人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在2007年以前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总投资约14亿元人民币。在此后的两个阶段中还将向月球发射无人探测装置,采集月壤样品,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工作。目前,即将上演的现代版“嫦娥奔月”的各种“角色”已基本选定。“嫦娥”将由我国的“东方红”卫星“扮演”,而送当代“嫦娥”奔月的将是“长征”三号甲型运载火箭。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进行科学探测的理想场所。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多种资源。月表蕴藏了大量地球上很贫乏的氦-3,这种元素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热核聚变能的宝贵原料。同时,月球也是人类向外层空间发展的理想基地,有可能成为人类进行星际旅行的中转站。因此,千百年来,遥远的月球一直是人类难以摆脱的诱惑。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探月就成为它们角逐的一大焦点。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船飞到月球附近,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全世界宣布了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绕月球轨道飞行了20个小时,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苏联和美国共成功发射了45颗无人月球探测器和10艘载人月球飞船,先后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虽然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地面观测,但是两国也都尝到了多次失败的滋味、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完成后,月球探测一度陷入了低迷状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一轮月球探测的高潮被世界空间大国再次掀起。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实施重返月球以及未来登陆火星的太空计划。这个消息的公布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支持这项计划的人认为重新登月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研究火星,曾经搭乘阿波罗11号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尔德林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也有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重新登月耗费巨大,用处也不大。
虽然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但美国政府却并没有表示要放弃这项计划,而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和欧盟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将登月作为航天计划的目标。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灵巧一号”顺利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欧洲探月行动的正式开始。“灵巧一号”将利用搭载的红外线探测器拍摄迄今最详细的月球地理图,破解45亿年前月球形成的奥秘,并搜集月球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等等。日本也将月球探测定为其星球探测计划的首要目标,正研制“月神A”月球卫星和“月神B”月球软着陆探测器,预计于2009年发射。此外,印度也提出将在2007年左右发射月球卫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2015年前宇航员登月。
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有能力的国家都想在月球探测方面一展身手。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得新世纪月球探测再度升温?各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又都如何呢?
主持人: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既然这个探月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战略是非常重要,那我相信从美国到印度,他们一定是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的,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美国在60年代探之后,他不去了,10几年,月亮上寂寞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到90年代后期,纷纷又都想去了,为什么?
欧阳:确实上实际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进行了,成功进行了40、50次的月球探测。但是那个时候的月球的探测主要是基于冷战、空间霸权的争夺,当然也极大的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阿波罗,事后的统计,它产生了三千多项专项专利,全面地带动了上世纪60、7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后也算了一笔账,每投入一美元,大约四到五美元的产出,所以阿波罗是一个赚钱的工程。
栾:美国的科学家,搞月亮的科学家,他送我一本书,叫《探测月球》,整个内容我翻了一下,说的基本上是驻的事情,他们不是在沉默,他们是在研究,他们并没有观望,他们在工作,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的话,这拨势头不会这么强。
主持人:虽然现在,我们直接从月球获得益处可能还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也了解了一下,说美国当年搞探月工程的过程当中,就因为这个工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民用技术,据说我们现在用的手提电脑也是跟探月工程有直接关系的,如果我们自己来发展自己的探月工程的话,估计会给我们的民用经济或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什么变化呢?
栾: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一个牵动性的。我举这么一个例子说,现在所有地面的有些基础科学,你只要加上空间二字,就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它的牵动性就这么大,比如说我们有生命科学,加上空间,现在就有空间生命学,我们说有材料学,加上空间,空间材料学,我觉得拿这个例子讲,你的本行比如我们现在叫广播学,加上空间,空间广播学,过去来讲,最远的我们用电离层折射,然后去反射形成一个远距离的电波传输,你的语言就可以到全世界了,现在不用,现在用空间,在空间形成之后,我们可以做到村村通,村村通工程我们航天也在做着,你不要连线了,从空间拿来以后就可以做了
主持人:也有很多的观众在问,说现在这么多国家,从欧盟,从日本,从印度,从我们,都要往上走,跟美国的差距,我们可以看得到,剩下水平大概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层次上,从工程上来说?
孙:我的看法美国和俄罗斯应该算作一个档次,比较进的,中等档次现在可能是欧洲,这个情况,其次我估计都差不太多,各有特色。
主持人:包括中国和印度,谁更靠前一点儿,这两个国家好像现在竞争的态势非常的激烈?
栾:我去过印度,我见过印度的航天局长,我们也是朋友,它们国家对于科学和技术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对于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雄心勃勃,要进入到航天的重要的国家里来,另外他们在资源卫星上,他们国家的研制很有特色,我看了他的实验室,确实做得很好,但是我从总的全局看,我看它有这么几个方面和中国还不完全一样,一个,它研究的面没有中国这样广。但是他们进展的速度很快,我们也希望印度航天局的同仁继续努力,为人类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我到德国去,我说句笑话,二锅头,我说的是笑话,他们说老栾有一个二锅头理论,他们德国认为我们,德国欧控局他们把我们看的很重,美俄是一个分队,这是第一锅,欧洲、中国是一个分队,这是第二锅,他们把像其他一些国家作为第三个大,像马拉松方队一样,我们是第二锅的头。
主持人:我们叫二锅头。
栾:从目前来讲,从中国航天科技的整体实力来看,二锅的头还是这么一个位置。
主持人:当初美国人登上去之后,包括很多电视也都有报道,也带回了一些东西,我们也从美国人带回来的东西当中进行了研究,估计有什么是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的?
欧阳:每年都要开很多的月球科学讨论会,每年发表的东西,我想大概有一尺厚的肯定会有的,应该说似乎是什么东西都告诉别人,但是真正有很多东西,我们仍然无法找到,比如说月球的更精密的一些图,它可以往上发布一些,我们甚至现在也在练兵,根据它发表的资料,我们也可以再出相应的图来,但是我们希望以后的图比它这种图要好,另外,月球上有一些,比如说详细资源的情况,它已经做了五种有用资源,全球性的分布,但是它发表的东西非常粗糙。
主持人:也就是说核心技术其实是没有告诉我们,核心资料没有告诉我们?
欧阳:不,他们说都告诉大家了。
主持人: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好处就是后发优势,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吸取很多的东西,既然俄罗斯和美国都走在前头了,我们从他们的发射的过程当中吸取了什么教训,哪些弯路我们不必走?
栾:咱们说到历史看,美国和俄罗斯在探月过程当中,也不知道什么情况的,比如我给你举个例子,美国的宇航员进到月球以后,它回国的时候总统是不握手的,担心月亮里面有污染,人类还不知道的一些东西,现在说法就是禽流感这种东西,不知道宇宙当中还有什么东西对人类是有害的,所以要观察一下。一看,没什么问题,现在你看所有宇航员回来以后都可以握手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从未知开始的,他们在月亮上怎么走呢,他们有了好几个过程,比如第一个过程纯粹是擦肩而过,过去就走了,顺路看看月亮,像苏联有的,他做了六七次,他就直接撞过去了,打到月亮上了,打完了一块碎铁就完了,我们这次探月没有走擦肩而过,也没有走直接碰撞,我们走的是一个奔月的轨道,时时的刹车,绕月球极轨运行的轨道,这个美俄都没有这么做过。
主持人: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各个国家有严格的疆界,差一寸都不行,包括在公海上,其实利益的划分也是负责明显,有专属的经济区,现在月球上是什么规矩,谁先去了谁先得益?
栾:月球协定规定的是月球是全人类的,月球的所有都是全人类的,就像公海一样是全人类的,但是谁到那儿去,谁受益,这是基本的一个原则,公海里有很多资源,你不去,别人打了鱼也不会分你。
主持人:但是这就又牵扯到孙院士您的活儿了,一旦这个事情我们探明了,说那儿真有好东西,真可以挖的话,您说我们要带一些设备上去挖,很大的能量,您得有像这样一个飞行器把这些设备,包括这些人给送到月球上去,这事是不是真难?
孙: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们要回想一下,航天是50几年,这样一个飞速的发展,我想我们回头来讲,在50年代的时候都很难想象的。作为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在新的世纪到来,我相信科学技术发展是非常非常快的,这些问题假设需要的话,我们都会,人类都会一步一步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来到我们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现在人类已经知道在月球上并没有嫦娥和月兔,但是月球仍然承载着人类很多的梦想。这一次的探月计划宣布,到2007年之前我们就会发射第一个飞行器奔向月球,到那时候也许我们对月球就会有更多的了解。
责编: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