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克文代表:尽快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07日 21:52)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漯河市市长靳克文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述,显示了全党、举国对农民增收的高度关注。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多管齐下破解这道难题,把农民收入增长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是我们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任务。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靳克文介绍说,作为我国中原农业大省的漯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做文章,“九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88元增长到2303元,年均增长速度8.9%,。2003年,在遭受非典和严重内涝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25元。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优质农产品,扩大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3年,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种苗、花卉、小杂果特色林果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4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400多个,全市70%左右的农户纳入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可增收500元-1000元。通过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实施农业科技承包、“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等措施,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随着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落实,农民的增收环境大大改善,农民勤劳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激发。
靳克文认为,在全社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大环境下,应该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措施的实施,尽快鼓起农民的“钱袋子”,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
他说,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
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农民增收的链条。通过扶持农字号龙头企业,打通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降低农民各自分散经营的成本;通过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破解三农问题,既要立足三农本身,又要把眼光放到三农之外。提高农民收入最终要靠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实现。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继而使农业资源相对集中、规模经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根本大计。
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扩大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数量。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我们要逐步将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外,还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增收本领。引导农民树立现代市场农业意识,自觉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生产、加工和销售。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记者 谢登科)
责编: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