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宋峻
| |
散落的窝居 |
常言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而在这回的徒步活动中,帐篷成了几天来自己的安乐窝。无论是集体公用的大棉帐篷,还是自己享用的简易帐篷,我们都会在每天的搭建与收取中,享受着折折叠叠的快乐。
如果你到过我们的营地,首先肯定会被开满地的色彩绚烂的“花朵”感动。红的,蓝的,绿的,黄的……色泽鲜艳夺目,与戈壁滩的灰白与土黄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成了“玄奘之路”途中的一个又一个亮点。
头一天徒步17公里的行程还没走过瘾,西边地平线上还有一抹光线时,我们就到达了第一营地——大墓子母阙。十来顶帐篷已经散落在棉帐篷周围了,当然我们迟到者,都得尽快地赶在天黑之前搭好自己的蜗居。顺手领了一顶大红色的帐篷过来,没想到这竟然就成了我和孙博今后几天来固定的“狗窝”了。
由于孙博协组组委会做了许多物品分发的工作,所以建造我们“小窝”的任务就落在我的肩上了。撑起轻便的双人帐不必费太大的力气,防潮垫、睡袋等野营用品也随同行李一股脑地被塞进去。还不等完全打理好,月亮就爬高了,带着第一天的疲惫与无序,又到处抹黑找头灯。还好,忙而不乱!
晚餐自然是三十多人挤在同一顶大帐篷里吃的,虽然帐篷四周透风,好在是人挤人地挨着排排坐,也可以用一碗热汤取暖。坐位不够时,干脆就取来几个多余的睡袋当凳子,只是会来回摇晃着像不倒翁。当时有坐下吃饭的条件已经是幸福的了,所以很少有人再去计较睡袋在地上会不会被滚成灰蛋蛋。
第一晚的野营让所有的人都还很兴奋,除了自己的小窝外,总会有人来回地窜门。一顶大帐篷当作厨房,厨师们也艰苦地蹲在地上做饭;另一顶大帐篷当作客厅,用来堆放一些行李、公用物品,也常被大家占用为“写作间”,因为这里面除了搭建法师住的单人帐外,就没有更多的人出入了,并且有足够的电源插座供电脑充电;还有一顶大帐篷当作餐厅兼会议室,不但在这里享用着戈壁滩上的美味,而且这里也是每天晚上的精彩沙龙现场。
小帐篷的功用看起来就单纯得多,根据自己的喜好,大家可以选择要么“独居”、要么“同居”,要么……白龙马就自觉地选择了“混居”——与他心爱的设备混居;而同样怕冷的我和孙博,自然要挤在一起听风;荣浪则将自己的单人帐拉得离林凯有八丈远,享受着独自的星空。
每日,我们都会以营地的大旗作为一段行程的终点,又以搭建起自己的小窝作为休息的标志,而次日清晨则以恋恋不舍地收起窝居作为一天的开始。虽说搭过许多次帐篷了,可是挤在如此多的帐篷群中野营,这还是第一回,所以“选址”成了我们每日争取提前到达营地的一项动力。地面平坦、背风、行走方便等,如同勘探队员一样,提着我们的小帐篷以大帐篷为“核心”划着圆。而收起帐篷又成了除收睡袋以外的一件难度偏大的体力活。起初还是很有耐心地轻车熟路、按部就班,收了自己的还要帮助其他队友,再加上一些散乱的帐篷也得整理,于是萝卜多的不洗泥,只要能将帐篷完好地装进口袋里去,就算万事大吉了。
从第一天起领用了自己的睡袋后,每个人都会于次日行前用纸条在睡袋上标注出自己的名字,以便第二天的领取。直到最后一天我们协助组委会将行李装车时,我很舍不得地从睡袋上撕下了写有自己名字的字条,因为这是体验之旅最后一天的行程了,晚上全体人员将打道回府,也就从这天以后我们再也不需要集体野营了,但帐篷里冻得蜷缩成一团、一觉睡醒发现外帐上的一层水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卷不起帐篷的一幕幕,将会永远回放在我们的记忆里。
| |
晨曦中的体验营地 |
| |
收帐篷是件体力活儿 |
| |
公用帐篷 |
责编: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