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财经新闻 > 正文

新《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降价让利于民

央视国际 (2002年09月23日 12:29)

  央视国际消息(中国财经报道):从9月15日开始,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开始实行,其中对药品价格的规范列入了重要的章节,6700家药品生产企业该如何应对?价格杠杆是否能够撬动医药市场?国家药监局近日还专门就此召开了一个实施座谈会,在经历了11次药品价格降价之后出台的新条例究竟新在哪儿呢? 今天来到演播室参与讨论的是财经观察员赵晓博士和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女士。

  新《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对药品价格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或者市场调节价。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药品分别是: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1000多种药品与医保药品目录以外具有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而对其他药品的价格一律实行市场调节。在制定和调节药品销售价格时,应体现对药品社会平均销售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的控制。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冯国安:国家把社保这部分的价格管进来,把"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我觉得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降价必须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降低价格。

  实施条例的出台,对国内6700家药厂和17000多家流通企业来说影响巨大。面对当前医药企业多、小、散、乱和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以及医药市场药品生产和供应过剩的局面,如何利用好价格手段调节市场,成为一个焦点。

  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于明德:我们认为现在的药品价格,应该把它降下来,应该减轻人民用药负担。从96年到现在我们走过来的几个阶段,所经过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尽量推动,更多地采用市场机制来定价是改革方向。


平价药市 老百姓排队买药

  

我国目前药价形成环节:两头瘦 中间肥

  据了解,药品的定价过程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加上20%左右,形成产品的出厂价;第二个环节就是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加上19%或者是20%,成为这个药品的批发价;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批发价基础上加上15%形成药品的零售价,这个基本上就是我们消费者手中得到药品的价格。

  主持人:从刚才这个模式中,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我们药品目前价格形成的过程。在过去的药品市场中间有这样一个说法,叫做两头瘦,中间肥,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概念呢?

  王锦霞:我这里边给大家列举一个数字就可以很清楚地明白到底肥在什么地方。作为生产厂家来说,它生产的药品得到的利润率大概是在10%左右,去年的统计数字大概在8%多一点,这是生产厂家的利润率。那么作为医药批发企业来说,就是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全国药品批发商的销售利润率是0.7%。那么有15个省药品批发企业是汇总性亏损。但是我们看到医院的利润率大概是在30%到40%左右,这就是你刚才问我的两头瘦中间肥,肥在什么地方这一数字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这个问题。

  

最高零售限价影响未来药品市场

  王锦霞:原来是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都要管的。现在改革以后只管最高的零售限价。我觉得这种管理方式比以前简单了,工厂、批发商和医院之间这三者的利益协调,由这三方自己去调节,应该说可能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

  医药生产企业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新的问题呢,他们将做什么样的应对呢?

  记者首先来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这里是国内最大跨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的生产基地,这个外形酷似艺术馆的白色钢架结构厂房,是葛兰素史克制药1998年投资1.35亿美元兴建的。据说,从投资规模到生产线的先进程度这里都堪称世界一流,但当记者来到针剂生产车间时,却看到两条崭新的抗生素无菌粉针剂生产线静静的闲置在那里。上千万美元购进的两条进口无菌粉针剂生产线闲置,引起了记者的疑问。原来,本想上马的两个药品是葛兰素史克投入巨资研发的"拳头"产品,一度在中国抗生素市场中占35%的份额。2000年7月葛兰素史克在苏州的生产基地落成后,刚刚安装好的生产线,就遭遇了药品价格的连续下调,在过去5年11次的药品降价中,针对抗生素的降价就有6次,加上大量国内仿制药品纷纷问世,市场同类抗生素药品供大于求、市场饱和,葛兰素史克只好另做打算。

  葛兰素史克制药处方药中国区总经理施伟励:强制性下调药价是会影响我们的业务。后果是我们不得不停产某些药物,因为强制降价已经使某些产品入不敷出。

  价格和市场的双重变化让葛兰素史克决定放弃抗生素生产线的投产,把生产线转为他用,因为一旦开工之后,按照药品生产规定,这条生产线就不能生产抗生素以外的药品。为了挽回损失,经过核算,他们把生产地点改在另一个规模较小的包装车间,将英国分装好的瓶剂空运到国内,把进口的瓶装药品进行分包装,供应国内市场。

  

药价制定谁有发言权?

  赵晓:在目前体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引进了一种类似于听证会的形式,我让利益相关方都到这里来说,把你的利益说出来,虽然这个价格制定还是由我来制定的,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听你的意见,加强了的沟通、信息的透明,这个程序的变化,我认为会带来定价的更加合理,会带来整个价格效率的提高。

  通过类似听证会这样一种程序化的方式推出,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的生产企业在药品价格、定价权方面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

  赵晓:对。我们实际上分成两块,有一块已经有市场价了,市场价由企业自己来掌握,这一块无疑是加强企业的权利。但是另外一方面政府制定价格方面,企业也可以更多地参与,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样,价格的决定跟过去相比,有可能有很大的变化。

  

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实惠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有6700家,2000年我国制药市场达到68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将达到240亿美元的规模,市场非常大。那么在这个大市场中,搏击的生产厂商对药价又持什么样的看法,近年来我国规范药品价格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

  从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药品的价格一直实行政府定价,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药品的市场价格,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药价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为迅速遏制药品价格上涨趋势,96年起国家对药品实行政府定价。97年药价涨幅降为5.4%;98年、99年分别降到2.8%和1%。此后我国药价呈现出了负增长趋势,97年以来国家先后11次降低了药品价格,降价药品品种多达800多种,涉及进口药、抗感染类药品、生物药、中成药等,降价总累计额150亿元。历次降价当中,抗生素药品的降价首当其冲。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对12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进行调查,39.5%的企业表示药品降价对企业冲击很大,42.6%的企业表示有一定影响,八成的企业认为药品降价对企业发展有影响。

  华北制药集团董事长吕渭川:药品出厂价已经非常低了,可以说很少再有降价空间。这么低的药品价格,这么小的活力空间,产业的发展非常困难。

  中远威药业总经理郑刚:药品降不降价,还是让市场来调节,这种机制更好些,而不是人为地去控制。

  苏中制药总经理唐仁茂:降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困难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必须加强科技产品的研发。

  葛兰素史克制药处方药中国区总经理施伟励:人人指责药厂定价太高,但是医药流通渠道繁多,费用过高是药价虚高的主要问题。

  主持人:从刚才的信息中基本上可以透露出我国近年来对于药品市场和药品管理的一个思路。在连续11次药品价格降价中,老百姓总是觉得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政府降价之后所带来的一些优惠政策,王秘书长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感觉?

  王锦霞: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并没有到位,国家财政补贴不足,或者说只能达到医疗卫生机构的10%左右。所以,所有医疗卫生院所的费用,都要靠药费收入来解决,这样就使得尽管药品价格降下来了,但是在医院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把好处让给消费者。

  主持人:综合起来来看,我们先抛开医药整个管理体制的变化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就我们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这个领域我们如何能够让这个市场更为活跃,让参与市场的各方都能够获得合理、持续的收入。

  王锦霞:我想分层次来说,作为生产企业,他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能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来,这样他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可能是属于凤毛麟角,或者说我们叫专利产品也好,它可能有较大的利润空间。

  主持人:今天我们关注的是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启动对药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影响。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往往求助于打针吃药。现在药品行业自己生了病,当然也需要对症下药,都说良药苦口,新条例的实施固然会给一些企业带来短时间的阵痛,但从长远来看,无疑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编:杨洁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今起实施 (2002/09/15/ 10:55)
  • 药价虚高患者之痛 质疑药品“最高限价” (2002/09/20/ 10:41)
  • 行政保护人间蒸发 国内药企再遇生死劫 (2002/09/16/ 13:44)
  • “合法”暴利让人毛发倒竖 药价到底有多黑?(2002/09/13/ 13:49)
  • “平价药房”降价45% 撕开虚高药价沉幕(2002/09/12/ 17:50)
  • 高昂费用丰厚回扣 虚高药价养肥了谁(2002/09/12/ 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