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怎么称呼?
甲:男的好说,统称先生就行了。来了女的,你就要认真看一看。结了婚的称夫人;未结婚的称小姐。
乙:要是看不出来结没结婚呢?
甲:那就来个保险的——称女士。
乙:要是娘俩来呢?
甲:夫人、小姐各一位就行了。
乙:明白了。
甲:一般的你明白了,还有特殊的呢。
乙:特殊的?
甲:哎,这次来的是非洲X国的一位少女。
乙:嗐,这有什么特殊的,不就是黑点吗?“小姐一位——”
甲:不对。
乙:没结婚的称小姐,怎么又不对啦。
甲:在非洲有一些国家,无论年青或年长的男子,在称呼女子时,无论这位女子结婚与否,一律用敬称。哎,什么是敬称知道吗?
乙:知道。不就是加个“贵”字吗。贵小姐一位——。
甲:不对。
乙:怎么还不对?加“贵”字为敬称可是上了汉语词典而且世界通用的。象“贵国”、“贵姓”、“贵体”什么的,不都是敬称吗。
甲:告诉你特殊它就特殊,要是跟咱们一样加个“贵”字就行了,那还叫什么特殊啊?
乙:那,你说到底怎么称呼吧。
甲:这X国黑肤色少女一进门,你就喊妈妈一位——。
乙:啊?!喊妈妈?
甲:啊什么啊,人家在她家乡就是被这么称呼的,咱得尊重人家的风俗。
乙:看来,这“妈”不喊还不行了。
甲:要说这些还不祘难。你只要了解了一些国家的习俗,按他们的习 惯称呼也就行了。
乙:这么说还有难的?
甲:对。你招呼完了,下面的事就不那么容易了。
乙:下边有什么不容易的,不就入座、点菜、就餐嘛。
甲:就说入座,假如他们是欧美人士,你要把他们引领到什么座位呀?
乙:哪有空位就坐哪儿呗。
甲:不行。欧美人吃饭喜欢清静,你把他们跟咱们几个划拳宾酒的食客为邻,他们可受不了。
乙:这好办,把他们安排到一号雅间,那清静。
甲:那也不行,一号空间太小,他们嫌憋闷。
乙:嘿,你说这老外还真难伺候。让我想想(拍脑门)哎,有啦。把他们安排到安静舒适的特大雅间13号,这回行了吧?
甲:更不行!
乙:怎么还不行?
甲:(以欧美客身份操欧美腔)你为什么把我们置于不幸之地?!
乙:什么什么,置于不幸之地?
甲:我们跟你无怨无仇,你为什么这么对待我们?嗯?你的大大地不友好!
乙:这是欧美人吗?怎么跟日本腔串上啦?
甲:(恢复表演者身份)告诉你,这13号万万去不得!
乙:为什么?咱中国人不都喜欢13这个数吗。
甲:可很多西方人认为13 是个不幸、凶险的数字。
乙:这就怪了,咱们认为好的,他们老是认为坏。
甲:不懂了吧,这里有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
乙:什么文化背景?
甲:西方人大多信奉耶稣基督……
乙:这倒是。
甲:《圣经》故事“最后的晚餐”讲的是耶稣和弟子们一起吃晚饭。第13个人是弟子犹大。他为贪图三十块银币,将耶稣出卖了,使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乙:噢——
甲: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影响极深。西方人憎恶犹大,所以把13这个数当作不幸、凶险的象征。明白了吗?
乙:看来不学点外国知识还真不行啊。这回记住啦,不能让西方人入13号雅间,也不能叫他们坐13号座,反正带13的一律回避。
甲:这回开窍了。
乙:那是。
甲:先别得意。过了几天,一些欧美国家来看奥运的游客到你开的饭店来用餐。
乙:我从服务生升为老板了。这回不用喊“妈”,也不用为回避13号发愁了。
甲:这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光懂点礼仪不行,还得知识广博。
乙:是呀?
甲:当然。要不一些五花八门的问题,你应付不了。
乙:老板谁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甲:这回你是非管不行了。
乙:怎么呢 ?
甲:来了一位美国人,他点了一个菜,把服务员和厨师都难住了,最后只能找你解决。
乙:他点的什么菜?
甲:菜名是“陈纳德将军的肉”。知道吗?
乙:不知道。
甲:(美国腔)不知道还当什么饭店老板?
乙: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个菜。
甲:(美国腔)NO NO NO!二战时率领美国飞虎队,(忽转向乙)知道美国飞虎队吗?
乙:知道。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勇善战的美国空军飞行大队。
甲:yes(也思)。当时,率领飞虎队帮助中国抗日的陈纳德将军在中国就吃过这个菜。陈纳德将军非常喜欢吃。我们美国人就把这个菜叫“陈纳德将军的肉”。
乙:这名起的够邪乎的。
甲:什么?血虎?血虎是什么意思?
乙:(他还挺叫真的)这邪乎吗——就是邪——邪……啊歇菜的意思,对。就是已经失传了——歇菜啦。
甲:NO,前几天我在纽约的中餐馆还吃过,怎么到了中国这个原产地倒歇菜了呢,嗯?
乙:那么说还真有这个菜呀?
甲:(恢复身份)当然。
乙:那到底它是什么菜?
甲:你傻呀,“陈纳德将军的肉”当然是肉菜啦。
乙:它属于哪个菜系哪种类型?
甲:川菜系吧,像烧烤又不是烧烤的那种。
乙:怎么做呀?
甲:暂时保密,等你拜师后教给你。
乙:还卖关子。
甲:这一天又来了一位美国人。
乙:还要吃“陈纳德将军的肉”?
甲:NO,他点了个川菜“麻辣火锅”。
乙:还挺内行。
甲:要真内行,还用你这个老板指导吗?
乙:没听说过,顾客用餐还得老板做指导。
甲:不过呢,自信的老美遇上你这位不负责任的老板倒也相安无事。
乙:我挺负责呀。
甲:挺负责?你看那老美是怎么吃火锅的?
乙:怎么吃的?
甲:他先把准备在火锅里涮的菜全吃掉。
乙:没涮就生吃了?
甲:对。然后,喝光火锅里的汤……
乙:嘿!
甲:结果连辣带烫弄得满头大汗。
乙:吃麻辣火锅哪有不冒汗的。
甲:吃完后还对服务员说:“这道菜不错,与我们的西餐很相似,就是太烫太麻辣啦。”
乙:你看他吃的津津有味还大加赞赏呢。
甲:碰上个憨老美,算你走运,别得了便宜卖乖啦。
乙:这叫吉人自有天助。
甲:这天晚上一个英国人到你的饭店来吃饭。
乙:怎么除了美国人就是英国人。
甲:人家一进门,你就向人家推荐你们店的看家菜——“童子鸡”。
乙:那当然,就靠它赚钱哩。
甲:(装英国腔)哈啰!
乙:哈啰、哈啰,米斯特(先生)请——(引领入座动作)。
甲:有什么特色菜?
乙:请品尝我店名菜“童子鸡”。
甲:请翻译一下,什么是童子鸡?
乙:(有点为难,忽然想起)让我看看汉英对照菜谱,请稍等。
甲:OK。
乙:(翻菜谱)找着了,在这儿(看后觉得不便说出口)。
甲:用我们英语说,到底什么是“童子鸡”?
乙:(吭吃半天)这“童子鸡”,用你们的话说就是,就是……
甲:就是什么?
乙:就是……就是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没有性生活的鸡)。
甲:(旁白:他可真会翻译!转过脸)为什么要吃没有性生活的鸡?
乙:这种鸡肉嫩。
甲:肉嫩?
乙:yes(也思)。又嫩又香。
甲:又嫩又香,OK。(忽然想起)嗯?我怎么知道这只鸡是没有性生活的鸡?(身份转换回来,得意地坏笑)。
乙:这,这……
甲:瞎翻译,这罗罗缸打上了。
乙:遇上这死叫真的老外,也真没办法。
甲:没办法找我呀。
乙:你能比那本本翻译的好?
甲:“童子鸡”不就是小公鸡吗,中国人都知道。
乙:嘿,真有你的。
责编: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