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国际首页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两会新闻双行线(7):政协工作、减税之后

央视国际 (2004年03月13日 22:12)

  CCTV.com综合消息:事物总有两面,新闻也不例外。两会聚集世界目光,媒体观点各有不同,“两会新闻双行线”带来正反两种声音。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政协工作■


  【央视国际】政协闭幕意犹未尽 网友献言再谋新篇

  亲爱的委员们辛苦了!这其间您们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也反映出了您们对百姓的关怀之情,衷心祝愿您们!希望您们的提案能顺利实施,也希望您们在提案的实施过程中继续监督参议!“岂因祸福避趋之”![全文]


  【工人日报】民主监督重在操作

  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要有可操作性,是政协委员们集中议论的话题之一。

  委员们反映,政协履行监督职能缺乏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政协委员发现政府职能部门的腐败问题时,没有一个制度保证进行调查,即使调查到事实也无法与相关部门沟通、核实,这就与百姓的监督没什么区别。


  【新华社】委员提案:聚焦社会热点问题

  截至3月2日17时,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343件。这些提案都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经济领域仍是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社会保障方面的提案比重仅次于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提案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大会提案组的戴建杰说,委员们的提案反映了老百姓想说的事儿,大部分提案都切中要害并有可操作性,这肯定是长时间调研的结果。 [全文]


  【中国青年报】提案不宜为地方争私利

  政协委员参加全国会议,提交提案必须从国家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谋全国人民的福,而不是为地方争私利。

  27名辽宁籍全国政协委员3月7日联名向政协大会递交提案,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协调甘肃省政府尽早将《四库全书》迁回辽宁。但是,《四库全书》不管归辽宁保管还是归甘肃保管,与国计民生特别是普通百姓并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其所有权属于国家是不会改变的。两个省为了文物利益起争端,可以通过私下协商解决。政协委员交提案要求《四库全书》“回归”,为地方争利益,很显然违背了参政议政为全国人民谋利的原则。


  【央视国际】政协委员“心”“情”很不错

  “心”是“良心”。政协委员来自不同地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应该为百姓的疾苦鼓与呼,应该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情”是“民情”。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对民的感情”。[全文]


  【红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该受指责

  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里,有一份40位委员签名的提案,提案的目标是争取“让央视的天气预报节目延长一分钟”。这却引来了晓德先生的非议,他认为,委员们的提案过于随意,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参政议政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从“开口说话”到“把话说到点子上”,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笔者认为,且不说委员们的提案有没有可行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就应该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和作风,不管他们的言行正确与否,我们都不应该横加非议和指责。


  

■减税和减税之后■


  【新华社】逐步取消农业税有多重效应

  我国现行的农业税制度已实行40多年,期间未做任何根本性变革,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农民增收减负;逐步取消农业税还有利于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取消农业税,在给9亿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基层机构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显示,新一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破解将进入更深的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全文]


  【人民网】减税之后又怎样?

  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摆在面前,农民“贫血”日久,政府对农民的欠账太多,致使“前所未有的力度”也是事实上的杯水车薪。如果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来看,就不能不着眼于一个依然严酷问题:减税之后怎么办?

  减少并逐步取消农业税,其实远远没有止住农民的“失血”。在农业税之外,其它税费的负担还有不少,基层政府行政机构的大量冗员,各种达标活动形成的事实摊派,依然令农民颇感沉重。为农民减负,依然是今后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致富的劲该往哪里使?自己的潜在优势又在哪?谁能将农民的松散资源组织、整合起来,走上一条真正适合他们的致富路?所有这些,急需各级政府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强化服务,给广大农民以实实在在的引导、帮扶,围绕农民增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为中央政府减税举措之后,各级政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规范不规范■


  【新京报】“规范”冠名引发学界争论

  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家徐通锵认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使用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依照的国家的标准是由语委审定的。当然,当初编写《现代汉语词典》的专家更权威一些,《现代汉语词典》也一直起着规范的作用。但是,不能就说《现代汉语词典》没有问题,也不能就只允许这一本词典存在。因为,语言同样是在发展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规范一词冠名,并不是什么错误。规范只是一个名称,哪本字典好,应该由市场和读者来判定。


  【新京报】政协委员炮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向两会提交了一个名为《辞书应慎用“规范”冠名》的议案,将矛头直指刚刚上市不久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她指出在这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并认为以“规范”冠名是为了抢夺话语霸权,进行不正当竞争。

  >>进入“两会视点”

  >>进入“两会专题”

责编:扬国


[ 新闻发送 ] [ 打印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 两会新闻双行线(6):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就业(2004/03/11/ 20:54)
  • "两会"新闻双行线(5):东成西就、造车运动(2004/03/09/ 22:48)
  • 两会新闻双行线(4):振兴东北、民企、政绩(2004/03/07/ 20:28)
  • 两会新闻双行线(3):农民喜与忧、经济"热"(2004/03/05/ 19:46)
  • “两会”新闻双行线(2):GDP 责任 扶贫(2004/03/05/ 03:56)
  • “两会”新闻双行线(1):提案、民工、出行(2004/03/03/ 21:54)

  • 关于CCTV | CCTV.com介绍 | 央视人力资源储备库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岳成律师事务所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京ICP证060535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4
    网页设计:中视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