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 | 网络电视直播 |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安西戈壁徒步手记之三:行走在历史的故道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5年11月03日 13:42 来源:CCTV.com
    专题:《玄奘之路》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动

  文/林 凯

  本来准备走完今日全程二十八公里的荒漠,但是由于出发晚了,为了不影响晚上的工作,我们从大墓子母阙走了三四公里后就走到公路上,乘车赶到破城子吃中饭。

  破城子是一处古城遗址,近年来有专家认为这儿就是唐代玉门关遗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如今,一条宽阔的公路从遗址的身边掠过,来来往往的车辆呼啸而过,却很少有人停下匆匆的车轮,来看上这沧桑的古城一眼。

  从破城子向西,在荒废的田垄上鱼贯而行,我们再次踏入茫茫戈壁。这一段路程和昨天不同,昨天的戈壁自古以来都有人居住开垦,直到明代后才被废弃,沿途布满了汉瓦唐砖以及一些早期人们留下的石器铁件,而今天我们行走的戈壁千百年来都是杳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气候环境相当的恶劣,出发不久,我们就在沙堆中看见一只倒毙的骆驼的残骸,使得荒凉的戈壁更显得阴森恐怖。继续向西前进,队伍走进一人多高的红柳林,据同行的专家介绍,每年五月到九月的红柳非常的美丽,水红色的红柳映红了单调的戈壁滩。而现在,却只能看到一片片灰蒙蒙的残败景象。我们背着沉重的行李,踏着坎坷难行的盐碱地在叶落枝枯的红柳林中穿行而过,大约行走了两三个小时,队伍终于走出了红柳林,又踏进了漫无边际的骆驼刺丛,坚硬而锋利的骆驼刺不时刺破裤子,扎进小腿的肉里,苦不堪言,没有一丝浪漫可言。

  沿着荒芜的故道一路行来,我一路在想着历史上在这条道路上走过的先人们。自清代以来,这条通往西域的道路已经不是繁荣兴旺,商旅来往的丝绸之路,更多是的被作为流放罪犯的边陲之地。我的同乡,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被他所效忠的皇帝放逐到新疆,他的西行之路比玄奘大师的西去更为艰辛,更为令后人辛酸。或许,我今天经过的这片长满红柳和骆驼刺的盐碱地便是他昔日行走过的道路,纵使不是,我也能想象得出,相比他内心的痛苦而言,这条放逐之路的艰辛实在算不上什么。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福祸趋避之。”林则徐出生地就离我福州的家不远,没事的时候,我经常在他故居的大院外的小花园里闲坐,一块“林则徐星”命名纪念碑就立在花园的正中心,我最爱凝视的是他的那双眼睛,忧郁而睿智,深邃而迷茫,这种目光在很多大师们的眼中可以看到,所有的目光背后都闪耀着坚定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文章至今仍让人们心潮激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路上胡思乱想跟着大部队前进,今天特地从英国赶来的《万里无云》的作者孙书云老师和我们一起跋涉在大戈壁上。孙老师用了十一个月在玄奘大师走过的地方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写下了这本著名的《万里无云》向全世界介绍了一个新的玄奘大师。出发之前,我再次细细地读了一遍这本书,心中无限感慨,中国的事情,需要无数热心的人来共同参与,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留下来的遗产,一个伟大的民族,是永远不会抛弃自己最原初的根的。

  2005.10.28 于安西戈壁滩八龙墩

责编:王丽华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