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玄奘之路》CCTV大型文化考察活动 > 正文

玄奘途经重要城市及主要与唐、佛教相关遗址·国内篇

三)瓜州

  凉州都督李大亮得知玄奘欲出国西行,便据太宗“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塞”的敕令,逼令玄奘返回长安。河西地区的佛教大师惠威法师,派名叫惠琳和道整的两个弟子将玄奘送出凉州。此后玄奘昼伏夜行,到达瓜州。玄奘在瓜州受佛教徒刺史丰厚接待,停留一月有余。凉州都督李大亮追捕令到凉州,但瓜州州吏李昌撕毁追捕文牒。随后,玄奘跟前西域僧人石槃陀、带着胡人的老马出玉门关。

  1. 唐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诗这样写道。尽管春风吹不度,唐代的玉门关依然是古代中国西北疆域的著名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塞。随着时代的变迁,唐玉门关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消失在西北荒原中。从晚清时起,历史学家和学者们开始寻找盛唐名句中的玉门关。晚清时期的史学家陶保廉最早将唐“玉门关”的大致范围定在甘肃省安西县双塔堡遗址(清朝建造,内有庙宇、城楼等建筑)以西、兔葫芦河以东。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夏鼎、向达率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在河西走廊进行考古调查,认为唐“玉门关”在双塔堡附近。但唐玉门的具体位置,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这次的“玄奘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将致力于解决这一考古学上的谜题。有专家相信,唐玉门关关城的具体位置极有可能在安西县双塔水库以下。随着当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中央电视台将出动水下摄影,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协助专家们解决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纷争。

  2.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中南部。锁阳城始建于汉,兴于隋唐,其它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风格。玄奘当在此城内居住。

  3.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至今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29窟还有一幅与玄奘相关的西夏壁画《玄奘取经图》,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宝。

  
四)伊吾(哈密)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便是西域。对西域的定义各有不同。狭义的西域包括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脉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地区;广义的西域扩大到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广大地区,这片广阔的区域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过,玄奘出行时,玉门关、阳关以西是西域。当玄奘回国时,唐王朝的疆域大大扩展,高昌王国被灭,在其旧地设立西州,因此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中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是阿耆尼国(焉耆)。

  玄奘到达的第一个西域国家是伊吾,这里是胡人的土地。伊吾佛寺里的老汉僧抱住玄奘痛哭,因为在暮年还能看到来自中原故土的人。哈密古称昆莫,汉时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哈密地区是西域与中原的交通要冲,被称为“西域襟喉”。

  白杨沟佛寺遗址: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白杨沟村东1公里处的白杨河上游。白杨河水自中部流过,将其分成东西两部分,当地维吾尔族人称为“台藏”。此系唐代佛教兴盛时期的大型佛教遗址,是哈密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

  
五) 高昌

  出莫贺延碛,途经仞吾河,玄奘历经九死一生,到达高昌。高昌城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商会,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中心,在元代以前14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曾经繁盛一时。高昌之地,汉代属于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凉时成为前凉的一个郡——高昌郡时代。460年,北凉残余势力在这里继续维持大凉王朝——高昌国时代。502年起金城(兰州)人麴嘉建立新的王朝——麴氏高昌时代。玄奘路过高昌时,高昌王麴文泰在位。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派兵平定高昌,开始了唐朝经营西域的历程。麴文泰在战争之前病逊。唐朝在高昌之地设西州——西州时期。唐设立西州的同时,在高昌的交河城也设立安西都护府,是经营西域的具体机构。

  高昌故城:吐鲁番市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乡所在地附近。城郭高耸,街衙纵横。护城河道的残迹犹存。城垣保存基本完好,分内城、外城、宫城三重。每面大体有两座城门,而以西面以北的城门保存最好,有曲折的瓮城。宫城为长方形,居城北部,尚存多座3-4米高的土台,当时为回鹘高昌宫廷所在。外城内西南有一大型寺院,由山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玄奘滞留高昌讲经月余,当在此寺内。外城内东南部有一小型寺院,残存的壁画较大寺完美。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鲁番以东略偏北的火焰山峡谷木头沟中,距市区约48公里,唐代名为“宁戎窟”。石窟77个,残余壁画40余幅。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约为麴氏高昌时所建,后历唐至元,一直为吐鲁番地区的佛教圣地。西州回鹘时期,为回鹘国王的王家寺院。

  火焰山:主峰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约40公里处,《西游记》故事中火焰山的原型。

  高昌乐:唐代十部乐之一。南北朝时,代表高昌乐舞体系的《高昌乐》就已形成。公元609,隋炀帝西巡河西走廊时,高昌国王麴伯雅就率王子麴文泰到甘肃张掖一带晋见皇帝,并跟随隋炀帝征讨高丽。其间,随行的艺人将《高昌乐》传人中原地区。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大业六年(610),西域各国派使前来长安,向凯旋的隋炀帝朝贡。这时,高昌国正式派了一个高昌乐舞团到京城献演《圣明乐曲》。著名的高昌乐舞轰动朝野,倾倒京华。为了保留来自异域的歌舞艺术,隋炀帝还命宫廷乐队学习排练高昌乐《圣明乐曲》,在仁寿宫演出。这两次别开生面的演出,在都城掀起一阵高昌乐舞热潮,演出盛况被载入历史文献。

  至唐太宗时,侯君集率唐朝大军挥师西进,征讨叛逆,平灭高昌,从高昌带回《高昌乐》及其表演艺人。原先在隋代宫廷音乐七部乐和隋及唐初宫廷音乐九部乐中,都没有列入《高昌乐》。这次从高昌带回的高昌乐舞,又一次在京都引起热烈反响,所以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决定废除原九部乐中的《文康乐》(又称《礼毕乐》,即结束时演奏的乐部),除增加燕乐外,又补充《高昌乐》,使唐朝宫廷音乐成为十部,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本篇文章共有 5 页,当前为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