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特别节目总导演 石强
|
|
|
|
|
|
|
|
| |
石强,身上流着蒙族人豪放粗犷的血液,正当而立之年。
从青海高原来到北京广播学院的最大收获是爱上电视和遇到今日的爱妻。
大学毕业后,先是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做文艺晚会导演,并制作了大量文艺专题、MTV;96年重返北京打拼自己的事业。先后在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担任记者,从文艺到新闻的转向,实现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共同进步。
|
|
|
|
|
|
|
|
|
调查中国城市家庭消费
|
|
城市——中国经济版图的亮点
消费——城市多彩生活的支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消费世界,都发生了些什么?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消费观念,究竟有哪些误区?从2002年1月1日起的一个月里,我们与《商务电视》栏目将和您共同就这些常见常新的话题开始一次轻松之旅。
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深入分析、全面盘点,《中国城市家庭消费调查》派出了16路记者,拟定了600多项调查问题,深入1800户城市家庭,对30多个消费领域。进行了细致调查,全面接触城市消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您并不陌生的消费领域里,我们将向您奉上:数百个调查数据,来自四大城市,为此片量身定制的坚实基础;几十段卡通片,源于真实生活,权充消费百态的诙谐注脚。
明白消费,与百姓相逢一笑;去伪存真,看市场谁是赢家。栏目推出的同时,我们将开通在线讨论区,倾听您身边的消费故事.
|
|
|
|
|
|
|
《中国城市消费调查》婚庆篇:在高消费中缠绵
|
|
置办服装、婚庆宴请、购买手饰、操办杂费,商务电视四城市调查,如今每对新人婚庆费用大多在2万元以上,2000年以来,全国每天登记结婚的新人有2.3万对以上,如此计算下来,全国每年花在婚庆方面的费用哪怕是保守点计算,那得出的数字也会吓人一跳……
花超花冒:让我一次花个痛快
四城市调查,在筹办婚礼前有预算的达到78.3%,而超过预算的占到63.7%。有详细预算而却控制不住花费,看来用平时购物的标准去估算婚庆用品的价格是行不通的,此时的消费心理是,哪能因为区区百十来块钱而冲淡了喜气儿呢?多花点反正以后用得着,可是,那些婚庆用品在婚后真的都用得上吗?
婚庆服装:价格不绯的一次性用品
一位女士结婚给自己算了一笔帐,当时市面上租婚纱要3、4百元钱,而一件婚纱的价格不过一、二千块钱,细算算不如买一个,于是下了下决心给自己买了一件。这回倒是按平常的消费心理行事了,可结果怎么样呢?只穿过一次,还得经管!婚纱成了衣厨里最占地儿,最没用处的摆设,而每个新娘都会人有一双的红色高跟鞋的命运又如何呢?
婚纱照:影楼的温柔一刀
这对新人当初和影楼讲好5000元拍摄这样一套中档婚纱照,可最后付给影楼的却是7000多元,这2000元是如何多出来的呢?影楼经营往往多拍,消费者若是觉得好,全部拿回去,只好加钱。还有,小物件加钱,要底片也要加钱,加洗放大还得加钱。
|
|
婚庆调查600户:人算不如商家算 超出预算大有人在 |
|
|
|
|
|
|
价格——让艺术如此地难以亲近
|
|
六、七十年代,一声“看电影喽”的吆喝召集来整院的人和板凳,于是一块白生生的幕布在露天街道或广场里徐徐升起。尽管翻来覆去放的只有那几部电影,一句句对白也早已烂熟于人们心中,然而那块简单的幕布却仿佛带着不可抵御的魔力,仍将所有人吸引至麾下。
普通消费者“望高兴叹”
随意看一眼剧场演出信息,心思刚刚被绚丽精致的宣传介绍所打动,却又被随后而来的惊人天价所打退。这些门票的标价动则数百,高则上千。轰动京城的"三高"演唱会,门票炒到了几千美元,让每月拿人民币的普通消费者不得不"望高兴叹"。
赞助商投资兴起“文化清水消费”
成都电影界率天下之义举,抗起了“五元看大片,二元进影院”的大旗。其实除了主动降价外,拉赞助也不失为可操作的方法。北京国际音乐节能在短短几年间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节之一就与其操作模式国际化、规范化不无关联。
天下仍有“免费的文化午餐” 相信价格问题只是阶段性的,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这一问题最终会在市场与消费之间寻求到一个和谐的支点。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消费者会不会忽视了一些低价位但却很有意思的场所呢?
|
|
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重庆上海最活跃 |
|
|
|
|
|
|
连环营销造势图书消费
|
|
周年庆祝会、封面大赛——文化营销为图书造市
书商们挖空心思、搅尽脑汁来争夺消费者的视线,而首先要确定的就是选择哪部分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ELLE》杂志13周年的庆祝会上高朋满座、众星云集,名为周年庆祝,实为借此盛会扎扎实实地给自己做一把营销;同样以年轻女性为服务对象的《瑞丽》杂志,就把目标锁定在18-25岁的青春女孩身上;他们以封面女孩大赛来抓住那些对时尚最感兴趣的读者群。
各路专家才子齐聚一堂 出谋划策——连环营销使图书成了含金产业
找准读者定位仅仅是整个图书营销体系中的一个环节,2001年真正有爆棚效应的热点当属《富爸爸、穷爸爸》系列的推出。虽然各方声音对这本书褒贬不一,但却将它捧成了2001年最畅销的图书之一。而这一连串营销造势的动作更是兴造了一个产业。先请来作者做演讲,再办起了训练营,甚至“借壳”弄了一出同名话剧,在出版社眼中,《富爸爸、穷爸爸》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可以全面开发、富含金量的产业。
封面就是门面 调动所有感官——精美图书包装打动读者芳心
无论多么繁琐复杂豪华奢侈的营销工作,都只有一个目的:获得读者的芳心把书卖出去。而作为一种包装与内容紧密结合的产物,图书的包装往往成了整个营销思想的外在体现。书商们常说“封面就是门面”,消费者也常常是因为它第一眼看上去很美,才有了心动之后的行动,所以,这门面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言之无物、行文不远——图书亦可致富
光有好的包装,而无好的内容那是华而不实的,不能算好书。正所谓“言之无物,行文不远”。如何能及时捕捉到读者的兴趣点,可是在考验商家的内功。如果问哪类书能够长期畅销,答案肯定是教育类。80年代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的丛书就曾大受欢迎;90年代提倡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学习的革命》成了父母必读;2001年10月根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数据,在全国非文学图书排行榜上,《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销量名列第二,再次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
|
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图书价格很贵 |
|
|
|
|
|
|
银发产业涌动亿万商机 银色消费营造多彩晚年
|
|
潜力无穷却冷冷清清——银色市场遭遇尴尬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以达1.3亿,可以说亚洲一半的老年人都在中国。有人曾经算过这样一笔帐:1.3亿的老年人只要每年拿出他们养老金的10%,用于养老,就是一个万亿的市场;可另一方面,很多商家却又感到无钱可赚。问题出在哪里呢?或许很多人不相信,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老人正面临着有钱花不出去的尴尬。
但闻涛声而不见潮水——银色商机渴求切实服务
从洗澡理发,到求医问药,再看看超市里和年轻人一起排队的苍苍老者,留意一下因为缺少娱乐生活而在墙根晒太阳打盹的老人,我们见到的是一个1.3亿消费群体被漠视。老年人的处境提示我们,没有好的消费环境,即使商机显现也不可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规则只有一个:提供老年人需要货真价实的服务,这个钱就容易赚。
保姆市场中介横行 管理混乱——银色消费降低需求
靠保姆照料,依然是很多中国城市老人在家养老的主要方式。可以说,保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晚年生活是否幸福。但现在的老年人对保姆市场及其中介不满意之处有三: 1、健康证是假的 2、对保姆的生活技能不满意 3、发生了纠纷中介不管
养老院还是老年公寓——银发人群要求全面护理与服务
就物质上来说,现阶段的很多养老院已经能够满足老年人生活护理的基本需求。但养老院和所有的消费一样,还有一个高低层次之分,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要。而老人公寓是介于老年住宅与养老院之间的一种住宅。它既可以使老人有独立的居住单元,保持家庭气氛,又可提供各种较好的社区服务,帮助老人安度晚年。无论老人选择在哪里安度晚年,优质的服务与护理总是最重要的理由。
|
|
超过三分之二的家庭对保姆市场不满 |
|
|
|
|
|
|
家庭装修:报忧不报喜
|
|
"锤声、锯声、电钻声,声声入耳;大户、小户、单身户,户户装修",居住在城市中的人们,很容易感受到家装的热度,而大多数有过一次装修经历的消费者都会有这样一种感慨:装修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的确,家装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却也是一个叫人捉摸不透的行业,用句大白话就叫:道道太多。
利润分配,装修工头细说内幕?
家装业内流行一种说法,家装公司都是给建材城"打工的"。请一个家装公司包工包料做装修,消费者实际用到装修的费用在60%左右。按照工料对半的原则,实际用在材料方面的费用仅有30%左右。如果家装公司稍稍贪心一点,再想多赚个3个点、5个点的话,那么消费者最后用在家装材料上的费用,恐怕连30%也难以保住。
戏里有戏,饰材商家巧打回扣牌
满城市里跑市场买材料,是大多数业主装修开工最初几天的做法,过不了几天新鲜劲没了,跑不动了,于是,就想到找装修队里的人跟着一块跑,毕竟人家经验丰富,希望在行家的指点下能一步到位,少跑些冤枉路。如此,消费者冤枉路是少跑了,可这冤枉钱就不得不花了。往往,装修队的领路人会先于你捷足先登,与市场上的饰材经销商做一番讨价还价:谈回扣。
家装预算低开高走,家装合同重重设伏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用在形容装修工程的费用上再合适不过了。只要工程开工,消费者对经费就渐渐地失去了控制力。家装公司常用的招法套用一句股市用语就是"低开高走"。消费者往往后悔当初没有和施工队签一个详细的约定,把想到的都写个明白。但是,家装合同的重重设伏使消费者仍然有苦说不出。
请监理,业主心里有笔帐
可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施工质量在把关就难了,谁还能为了搞装修现去进修个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吗?北京市现在出现了"家装监理"这个职业,用他们的话说,这叫内行对付内行。家装市场就像一块冻豆腐,那么里边水份很大,监理公司的任务就是要挤掉水份,让老百姓拿到干货。
看仔细,监理也要比三家
但是,监理可不是随便请的,现在的家装市场上,自称监理的可决不止一个。监理公司和家装公司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让人想到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真正的监理必须是完全的第三方,应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就如同一场事关升降级的甲B联赛,请个外方裁判员执法,至少球迷心里踏实。
|
|
关于家庭装修的调查报告 |
|
|
|
|
|
|
缺乏服务:医院的恶疾
|
|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趣味调查,什么样的东西最热情,什么东西最冷漠,调查结果是除了爱人以外餐馆最热情,除了北极冰川以外医院最冷漠。虽是玩笑话,却道出一个事实,到医院看病实在太累人。
缺少服务,让看病成了痛苦的回忆
有一个朋友最近得了流感,到医院去看病,据他统计,走了500多道阶梯,花了6个多小时。医院缺乏对病人的服务,让看病成了痛苦的回忆。调查表明,在医疗消费领域,除了价格以外,大家对医疗的服务质量最不满意。其中,意见最大的是医务人员的态度,科室的设计以及医院的环境。
“陪诊”服务挥去看病的噩梦
一家医疗技术公司顺时而动,聪明地推出了陪诊服务,他们的口号是“让你享受由求人到变成上帝的感觉”。“陪诊”服务说白了就是“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只要你交足100到200元不等的陪诊费,陪诊员就会为你提供全程服务。
看病难催生了倒号“黄牛”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医院看病难”不但催生了陪诊公司这个新兴行业,也给“黄牛”带来了可乘之机。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和积水潭医院的脊柱科全国闻名,号贩子非法倒卖这两家医院的“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服务决定一切
根据医改政策,医疗机构将分成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两大阵营。营利性医院不享受政府财政的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它的医疗服务价格完全放开,不受政府指导价格约束,由各医院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定价。
改善服务,医院奇招迭出
一方面,营利与非营利医院互相竞争,另一方面他们又互相制约。多元化的医疗市场把选择权还给了病人,同时也把医院推上了战场,谁的服务能让病人满意,谁的价格相对低廉,谁就能在市场上生存。竞争,让从未为生计发过愁的医院不得不奇招迭出。
|
|
|
|
|
|
|
给药价“虚火”开张处方
|
|
我们对四个城市的调查显示,85.4%的人不了解医院医疗价格,近六成患者有过被医院多收费的经历,知情权被侵犯的现象十分普遍。消费者仍然抱怨:自己是糊涂看病,模糊消费!
以药养医 以药补医——为药价虚高把脉
政府补贴10%,业务收入40%,药品收入50%。常规医疗项目是不挣钱的,医院只能靠药费补贴,这也就是一直以来"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政策。所以医院倾向于开好药,贵药。而医药促销过程恶劣的回扣现象,更给药价虚高火上浇油。
价格公开 严禁回扣——给药价虚火开张去火药
针对药价"虚高"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入市场机制调整药价,立法严禁医务人员收受回扣,明令各医疗机构公开价格。所有这些,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把药品的价格、医院的收费放在这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为药价去去虚火。
医药分家 消除垄断——给药价虚火开一记猛药
价格公开确实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了,但并没有从机制上解决医患关系。从经济学角度看,具备专业技术的医院拥有天然的垄断地位,只要有垄断,就很难避免说不清道不明的"暗箱操作"。为了治标又治本,国家卫生部开出"医药分家"这一剂"猛药"。
重拳出击 标本兼治——把药价虚火送上手术台
其实,国家经贸委医药司早有打算,把医药流通体制也送上手术台。在未来的几年内,现有的国有、集体四级站批发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并且全面实行集中招标采购,让药厂和医院直接见面,医院公开购药,价格性能比优胜者获得订单。如果能在药品流通之初把好价格关,把药价虚高的源头堵住,价格洪水就不会轻易泛滥了。
|
|
医疗服务调查结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