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博客观点:重拍《红楼》是自寻死路吗?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1日 14:46 来源:CCTV.com

    这段时间,《红楼》委实热了。且看网上议论无数,拍手叫好的,忧心忡忡的,怀旧拒新的。核心的争议是:
    该不该重拍,会不会糟蹋经典,能否超越87版本?
    该不该海选,是选秀还是恶搞,是创作还是炒作?
 
    抛砖引玉,先说我的一己之见。我倒是很期待新版《红楼梦》的。理由很简单:
 
    经典恒久远,一本永流传,读经典拍经典却可与时俱进。
 
    先说重拍。《安娜·卡列尼娜》被搬上银幕五次,嘉宝演过,费雯丽演过,苏菲玛索也演过,虽说其中以嘉宝塑造的安娜最为经典,却仍各有各的妙处。而苏菲版本大投入大制作,自然也最为华丽,对普通观众而言自有60年前黑白时代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如果不是因为重拍,后来的年轻人有多少会翻出嘉宝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来看?如果不是因为红楼要重拍,能有那么多人说红楼吗?所以从吸引年轻人热爱经典提高文化素养的角度来看,重拍也没什么坏处。

    再说超越。87版王扶林导演穷4年心血打造的《红楼》确实精细经典,但未必完美无缺。要说先入为主、经典印象不可磨灭,对当时看过越剧电影《红楼》的观众包括我来说,先入为主的倒是徐玉兰王文鹃的宝黛,87版中欧阳奋强的宝玉邓婕的凤姐倒是形神兼备,陈晓旭的黛玉却多少让人有些遗憾,但87版最终不是仍赢得了“经典”地位吗?
 
    至于糟蹋。风险投资选项目,最看重核心团队。胡玫导演还是有资本让我们对她抱有信心的,有《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的大气磅礴,再加女性的细腻,相信她拿捏《红楼》必定有独到之处。
 
    至于海选。哎,现在怎么什么都海选,都PK呀?当年87版本也海选,但还有门槛,是在专业团体里选拔,如今可是谁都可以去试,不管有没有把《红楼》读完,也不管形象是差距有多大,五大三粗的宝玉,体态丰腴的林妹妹——有型就要秀。不过,没有海选,重拍《红楼》能未拍先热吗?即使是炒作,即使有铜臭,只要不影响艺术标准,炒就炒呗。好歹人家投一个亿,不炒不行哪。就让大伙都借着东风学习一把名著,没准入围了还有机会操练琴棋书画,也算寓教于乐呢。
 
    不过,我也不是没有担心。
 
    据说海选几进几之后,最终要发动全民投票决定谁来演宝黛,甚至导演也决定不了。我很怀疑这样做是否有媚俗之嫌。尽管大众的口味很重要,但艺术创作仍然应该有一定独立性。要是当年张艺谋发动全民投票选举“我奶奶”,巩俐还不知道能不能胜出呢。要不是金大侠相中翁美龄,俏黄蓉还不知道谁来演,演成什么样呢。全民勾画《红楼梦》,民主是够民主了,大众是够大众了,但却不够艺术了。这可不像超女超男是选偶像,谁有人气谁当天王,这是一台戏,而且是一台经典大戏,还是相信专业眼光比较好。再说,挑演员不是影视创作的一部分吗?怎么可以把这么关键的任务交给大众呢?是不是准备没拍好时可以推卸:可是你们选的角儿!
 
    虽说商业元素的加入,我觉得大可不必惧怕,没有商业元素,在今天,完成一部宏片巨制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千万不要因为过于商业影响了创作,不要光顾了市场,忽略了艺术。要真糟蹋了《红楼》,恐怕既赚不回一个亿的投入,又要被板砖砸死口水淹死还要背上一世的骂名,那可真是自寻死路了。
 
    哎哟,我怎么说了那么多。唠叨。不是抛砖引玉吗?大家说说意见,让我在周四录像前补补脑子。(本文选自央视国际博客频道,博主为央视主持人劳春燕查看原文》》 )

责编:凌微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