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金枝》 又名《满床笏》,剧中故事以“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为背景,唐代宗李豫将女儿升平公主下嫁平叛功臣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奢傲成性,郭府上下平时都让着她。这天郭府隆重庆贺郭子仪寿诞,合家老少齐聚府上给郭子仪拜寿,惟独升平公主自持是皇家金枝玉叶,不去给公公拜寿。郭暖为此事受到兄嫂讥嘲,十分难堪,回宫后质问公主。公主不但不认错,反而盛气凌人,出言不逊,郭暖恼羞成怒,打了公主。公主当即跑到皇宫向父母哭诉委曲。郭子仪感到紧张,带着儿子到皇宫向代宗请罪。不料代宗并没有怪罪郭家,反而给郭暖加官晋级,并劝导小夫妻言归于好。
这是一出中型传统剧目,虽然演绎的是皇室宫闱的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一般家庭身边熟悉的事,深入浅出教育人如何妥善处理好家庭经常遇到的各种大量的琐碎、烦恼的棘手问题,从而使人人高兴个个喜洋洋家庭和睦幸福。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身为一国之君的唐皇、皇后对驸马打公主之事,没有以势压人,而是高瞻远瞩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多做自我批评的温和手法,不但解决了夫妻冲突,而且稳定了朝廷,巩固了皇权。
该剧人物个性鲜明:公主的傲慢任性、郭暧的年少气盛、唐皇的豁达大度、皇后的贤淑慈善,被演得栩栩如生。“京评梆越豫晋”等各剧种都演出此剧,但各剧种根据本剧种的特点及优势因地制宜,主要人物唐代宗、沈后、升平公主、驸马郭暧的先后次序不尽相同,演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从而更增加了观众对各剧种《打金枝》的兴趣。
晋剧(山西梆子)《打金枝》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也许是拍成电影的原因,也许是郭子仪汾阳王的封号在山西境内,《打金枝》号称晋剧第一戏,由丁果仙、牛桂英、冀美莲、郭凤英四大名家领衔主演,更是如虎添翼, 久演不衰,老百姓百看不厌,剧种主要人物排列依次为唐王、沈后、公主、驸马。1955年拍摄成戏曲艺术片,由晋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丁果仙、牛桂英、冀平(冀美莲之女)、郭凤英等主演。其中唐代宗的扮演者丁果仙是晋剧坤伶须生的第一代演员。她唱、念、做俱佳,一改以往在晋剧舞台上没有女扮男装的先例,塑造了许多性格丰富、有血有肉的男子形象。在本片中丁果仙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为观众塑造了一个深沉睿智、富有谋略的唐代宗形象。现在晋剧最优秀演员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郭彩萍、栗桂莲以及最近在央视频频出镜的青年“丁派”女老生谢涛(<范进中举>及电视剧<丁果仙>主演)都擅演此剧。
评剧演出的《打金枝》以国母沈后为第一主演、以下依次为公主、唐王、驸马。沈阳评剧院著名评剧艺术家“筱派”评剧艺术创始人,筱俊亭塑造的沈后为观众所津津乐道,其中核心唱段“劝万岁”、“劝驸马”等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人们争先学唱的经典唱段,成为评剧《打金枝》的样板,至今无人能超越,影响极为广泛。目前评剧名家李秀云、小筱俊亭、宋丽、夏霞等常演此剧,基本沿袭沈阳评剧院的演法。
河北梆子《打金枝》,唐王、沈后戏份几乎并重,以下依次为公主、驸马。天津河北梆子剧院演出的河北梆子《打金枝》为该剧种之最,首先演出阵容强大,唐王、沈后、公主的首演者银达子、韩俊卿、金宝环三位艺术家均是流派创始人,河北梆子界的代表人物。银达子演唱的“这一见蟒龙袍真正合体,它本是你丈母娘亲手儿做来的”,采用真假声结合的“银派”独树一帜的唱腔征服观众,每唱到此处叫好声响成一片;韩俊卿的唱腔朴实无华,宽厚略带沙哑的嗓子在中低音区有节奏的徘徊,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回味无穷!直到现在河北梆子《打金枝》一代又一代传人,仍沿袭以上三大流派的演法。河北梆子名家王伯华(已故)、王少华、李斌、孙秀兰、金玉芳对该剧有很好的继承。
以演《红楼梦》、《梁祝》而蜚声海内外的越剧,本剧种原无此剧,上海越剧院首演的越剧《打金枝》是向晋剧移植来的,根据越剧的特点把公主、驸马提升为一号、二号主要人物,《红楼梦》薛宝钗的扮演者,越剧“吕派”创始人吕瑞英扮演升平公主、“范派” 创始人范瑞娟扮演驸马郭暧。尤其是吕瑞英扮演的公主,稚态可掬,娇嗔可爱,有口皆碑,核心唱段“头戴珠冠压鬓齐,身穿八宝龙凤衣”一时风靡大江南北,各越剧团争相学演并成为保留剧目。吕瑞英的唱腔以细腻妩媚和华丽明亮为特色、给人以阳光和春风,显得明媚而温馨、她的唱腔应变灵活,别具出神入化之妙、富有青春活力,散发出时代气息,特别为青年一代喜爱。吕瑞英等携该剧多次赴德国、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及香港演出。现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越剧演员吴风花及吴素英等一大批青年演员很好的继承了此剧。天津小百花业余越剧团青年演员兰岚、秦子迪演出的此剧在央视“梨园擂台”大显身手。1963年,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将该剧拍摄成彩色越剧艺术片,片名为《金枝玉叶》,公主由著名电影演员夏梦饰演、驸马由上海越剧院丁赛君扮演。越剧《打金枝》后来者居上!
京剧《打金枝》近年来鲜见于舞台,据说京剧“言派”创始人言菊朋及其传人张少楼擅演此剧,核心唱段为“金乌东升玉兔坠”;黑龙江省京剧院老艺术家梁一鸣、云燕铭也演此剧,但远不如他们演出的《革命自有后来人》(红灯记前身)有名。此外豫剧、扬剧、广东粤剧等剧种都演出过此剧,但大都不如评剧、越剧、晋剧、河北梆子影响深远、火爆。能成为久演不衰的看家戏。 【作者:京评梆越】
▲本文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央视国际立场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