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林妹妹”陈晓旭走了,一个英年早逝的别样女子,就这样的香消玉殒了。
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利用名人说事的人,尤其是已逝的名人。我认为耀眼的星光那是别人奋斗燃烧的结果,依傍和借光不如静静地注望和学习。还有其他原因就是,其一,我与她接触不多,只因工作关系见过一二面;其二,我认为晓旭是个很安静的女子,就让她安静的离开吧,没必要对她进行过多的打扰。
可现在的情况是,从陈晓旭病前的出家到她悄然离开人世,竟有这么多人时刻关注着,有很多记者朋友给《艺术人生》打来电话要求采访,我想这肯定是她塑造的“林妹妹”很经典,很得人心的缘故。那是一部几代人都曾看过的精品剧目,陈晓旭的离开,成为绝唱。
作为《红楼梦再聚首》的导演想躲也躲不过,同事也给我说了多次:你应该写写这个善良的特别女子。于是我重拾还能依稀可记的片断,以客观真实为标,写此小文,悼念有一面之交的“林妹妹”陈晓旭…
印象缘起:
“林妹妹”去世的消息无不让《艺术人生》的人们感到震惊,在我们感叹人生变化事事无常的同时也对陈晓旭的英年早逝倍感惋惜。更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期没有完成的节目。2006年的12月份我们和陈晓旭取得联系邀请她参加一个主题策划节目,她欣然答应,说现在外出差,一个月后回来可录,但是还没等我们再联系上她时,就从媒体上得知了出家的消息,随之而来的就是她离开人世的噩耗,那成了她和《艺术人生》最后的联络。而2003年的《红楼梦再聚首》更成为她在公众传播中留下的最后的影像。
三年前在制作那期节目时,作为导演我和陈晓旭有过几次接触,短暂的接触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新翻开当年的采访记录,眼前又浮现出“林妹妹”那哀怨的眼神和陈晓旭那冷静的神情。
印象之形象—追求完美
陈晓旭是个非常在意自己形象的人,尤其在意“林妹妹”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红楼梦再聚首》时她是我们最早联系的嘉宾之一,满以为她会爽快地答应,没想到第一个电话就吃了闭门羹,她以之前上其他电视节目,灯光、化妆、摄像不好,毁坏她的形象为由,拒绝出镜。经过再次的联络说明再聚首的详情,并保证在技术、化妆上精心安排,她才答应。
《红楼梦再聚首》录像那天,陈晓旭以一个特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完全一个时尚、现代、干练的知性女人,只有在只言片语的神情中才能依稀找到“林黛玉”的影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晓旭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在作片花时,我曾经用了一个从脚部摇上来的镜头作为悬念,半隐半现的露出20年后“林黛玉”的形象。
在后期制作中我在众多带子里发现了这么一组镜头。候场区里,她几乎在不停的修饰自己,尽管面容已有专业化妆师化过妆了,但她还是不放过每个细节。透过录像带中的反打镜头,你会发现她也是现场最注意自我形象的人了,她不时的平整着衣领、裙角,捋着长发放在合适的位置。在长达几个小时录制,她始终保持优美的坐姿。后期编辑中她又专门委托秘书为我们提供了仅有的几张可以对外公布的生活照。这一切的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林黛玉”这个改变她一生的角色,在她心目中的重要位置。看得出她是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观众负责的人。
印象之性格——像与不像
很多人多年后再看当年的红楼梦人,可能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剧中人物形象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性格联系起来,尤其是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林黛玉。2003年12月1日上午10点,我同样带着诸多的好奇如约走进了陈晓旭位于现代城的公司。我们在会议室开始了谈话。眼前的陈晓旭给我的第一感觉还是神似,尽管当年的古典美人改头换面成了现代、时尚的白领,但那股淡淡的忧郁和神情还是有几分相似。
陈晓旭给我的感觉是个非常理性的人,你看不到她眉飞色舞的神情和繁多的手势,听到抑扬顿挫的声调和急速的语言,感受不到张扬的个性和澎湃的激情,冷静、理性、沉稳带给人一种距离感,让人感觉很难走进她的内心。随着我们谈话的深入,我心目中的陈晓旭也越来越清晰,其实她是个真诚的、很有想法的人。不知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她,还是往事尘封许久,话匣子打开她袒露了很多不为人知酸甜苦辣的内心感受。(后因她有亲自交代,很多事不想对外公布,我们录制节目时也尊重了嘉宾的意见)。
在当年我采访陈晓旭爱人的笔记中我发现了这样一段有关她性格的描述:陈晓旭的性格过去像林黛玉,信佛后有所改变。我想那种女性少有的冷静也许是她本身的经历造成的,也许是她信佛后更深参悟了人生的表现吧。
印象之佛缘——参悟人生
在那次的会面中,我参观了她的办公室,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间佛堂,香烟缭绕,佛经轻吟,朝拜信奉的设施一应俱全,看得出她的那份虔诚。
其实在还没有和她见面之前,就已经感受到了她的虔诚。因为当时和王扶林导演见面时他就曾开玩笑的讲到过一个细节,那就是陈晓旭见到他和十二钗中的姐妹们时就送他们一些莲花的图案,果然在导演手机的背面我发现了那张贴画。那次的见面我也再一次印证了这个事实,临走时晓旭送给我了一套她投拍的关于佛教的光碟。记不得她从什么时候起开始与佛结缘了,我只在采访笔记中找到了这样几句零星的谈话记录:没钱的日子很快乐,99年生活的不快乐,很迷茫……;99年偶然救助了白血病人……过去什么都放不下,现在很平和……
具体细节记不清了,我想也许就是那次善举让她在人生迷茫的时候感受到快乐和人生的意义。我想离去的晓旭应该安息了吧。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一个诗样的特别女子,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在她短暂的42年的人生中,她体验了从平凡到辉煌,从苦求到卓越的生命历程,她的生命是短暂的,短得让人痛惜,她的人生又是丰富的,丰富得让人羡慕。不要在意生命的长度,要在意生命的宽度,这一点陈晓旭做到了,她做得很好,作演员时她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做生意时她成为了成功的商人,信佛时她又是虔诚的信徒,在她短暂的生命历程里,陈晓旭一次次不停的超越了自己,单凭这一点,晓旭就应该得到很多人的敬佩。写到此处,我忽然想起一首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沉重的心情有些释然了,透过傍晚书房的后窗,此时已见红霞满天、彩云灿烂。
晓旭,请一路走好,初夏的阳光为你照亮,绚丽的霞光是你完美的谢幕。
文 /《艺术人生》执行主编李谦
责编: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