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典型"电影获奖多 戛纳60华诞刮起"年轻"风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15:57 来源:

  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吉尔·雅各布曾表示,正式参赛单元选片原则是“将过去与现代、名家与新秀结合起来”。27日晚获奖名单出炉,显示出“年轻”之风席卷本届电影节,不仅表现在获奖影片导演的年龄上,也体现在影片地域分布上。

  22部影片入选第60届戛纳电影节参赛单元,其中不乏“大师”之作,如科恩兄弟的《老来无所依》、昆丁·塔伦蒂诺的《死亡证据》、王家卫的《蓝莓之夜》等,但有13部影片导演是首次角逐金棕榈奖。最终,成本不到60万欧元、由39岁的克里斯蒂安·蒙久自编自导的《4个月3星期零2天》脱颖而出。

  另一夺“金”大热门《另一边》的导演费斯·阿金也是年轻有为,33岁的他已制作了5部长片,该片最终获得了最佳剧本奖。

  再看获奖名单:评委会大奖颁给日本影片《殡之森》,最佳男女演员得主分别来自俄罗斯与韩国,评审团奖由法国/伊朗影片《我在伊朗长大》和墨西哥影片《沉默的光》平分。曾有人说,从入选影片看,本届电影节堪称美国电影盛会。而美国电影的唯一收获是最佳导演奖,反倒是罗马尼亚、韩国、墨西哥这些电影产业正在崛起的国家笑到了最后。

  另一方面,获奖影片在题材方面具有相同特点:大都反映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属于典型的“作者电影”。评委会成员在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有些奖项的归属是经过了长时间争论才确定的。不过,这并未改变戛纳电影节的一贯“口味”,正如来自中国香港的评委张曼玉在开幕时所说:“艺术气息浓一点的影片会更得我欢心。”

  克里斯蒂安·蒙久在接受电影节最高奖之后,感慨地说:“我希望这枚金棕榈叶给那些‘小’电影人、‘小’国家带去好消息,因为这说明,好影片未必非要大明星大制作不可。”

来源: 东方网

责编:李媛媛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