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4日 09:21 来源:
日前,湖南浏阳六位农民徒步进京,准备将自创歌舞节目送进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事件经媒体报道后,不少人对充满激情的浏阳农民表示支持和祝福,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以农民的名义的上春晚,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为农民上春晚加油
董宏达
湖南浏阳六位农民徒步进京自荐上春晚,笔者认为,这是继赵本山当年闹央视春晚之后,农民进京“闹”春晚又一新的举措,这个举措的高明之处在于农民懂得用自己创作表演的节目来展示新形象,这看似是一种冲动,但绝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而是乡土文化长期积累又赶上党中央进一步惠农的好时期,使农民这个多年的愿望集聚后得以迸发。从另一个角度说,这6位农民看似有想出名的意思,但不是简单的想出名,而是带有一种争取社会地位的强烈意识,是一种权利的博弈,用浏阳农民徐大力的话说,在国家级的艺术殿堂里,农民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而,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赞赏的精神。浏阳农民徒步进京“闹”央视春晚,对央视和当地有关方面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启示。笔者认为,作为央视春晚剧组,不管浏阳农民创作的《快乐歌》歌舞节目艺术手法如何,都应该挤出一点时间,给他们在春晚亮相的机会,这不光是展示6位农民的风采,更是满足新时期农民渴望文化生活的一种导向。
不必以农民名义上春晚
孙安东
或许是社会过于缺少农民的新闻吧,因此以“农民”为标签的新闻便常常挑起这个社会脆弱的神经,这次亦然,几个农民要上春晚了,那当然代表着8亿农民开始正式地步入现代化历史舞台了吧?毫无疑问,对于春晚这样的具有全社会性质的公共活动,若完全不见8亿农民的影子,那肯定是不健全的,但问题是农民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参与?是以文艺表演者的身份参与,还是观众或嘉宾的身份,抑或仅仅是抽象的艺术形象?显然,若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农民能否登台那就只能取决节目本身的艺术水准了,而不能取决于“农民”这个带“阶级意味”的标签抑或是“吸引眼球”等非艺术层面的“考虑”,因为“春晚”在定位上首先只是个举国共享的“纯文艺盛宴”而已,它不需要承担过多的“文艺之外”的东西。所以在笔者看来,湖南这几位农民应该首先致力于提高自身节目本身的艺术水准,并以“民间艺术家”这个“名义”去参选春晚节目,而不应该以“农民”的标签忙于提高知名度,否则,此举很容易令人从中嗅出一股“炒作”的味道。(来源: 大众生活报)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