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8日 10:38 来源:
在许多人看来,如今形同鸡肋的春晚是少不得赵本山的,就像过年我们少不了许多风俗一样,有了虽不一定就有乐趣,但若少了,那过节便如清汤白水没什么味儿。也因为赵本山春晚地位的不可动摇性,近年来,傲慢的春晚对赵本山总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足够的谦恭,无论是本子还是排练,总是能等多久就多久,审批也是一路绿灯,与其说是春晚剧组满意,倒不如说是赵本山自己点了头。
仍在忙乎《马大帅2》的赵本山,日前向记者坦言:“我现在真的很有压力,总是晚上11点演小品让人还真有些害怕了。”从筹备到播出,春晚的每个节目都得过五关斩六将,有压力、有怕心倒不是很奇怪。但按理说,作为春晚剧组中凤毛麟角的“特权”享有者,赵本山上春晚似乎应轻车熟路、如鱼得水才对,没想到他也会出人意料地蹦出一个“怕”字来。不过,仔细想一想,赵本山吐出的这个“怕”字倒也不一定就是逢场作戏,凭空捏造,只不过他的“怕”,与那些削尖脑袋往春晚那个小小舞台上钻的人,应当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年,赵本山走红大抵缘于此:当初观众原本对他并不看好,也不大在意,有点小漏洞、小缺点的也没什么,所以,他有一点亮点便会相当耀眼,以致在那个陈佩斯的小品年代里,赵本山有如一根新枝。我相信,当时的赵本山心里也有一种如今天那些急于上春晚者同样的“怕”念,时时对自己能否上春晚提心吊胆的,肯定也不在意春晚繁琐且拖沓的审批程序的。然而,随着陈佩斯与春晚过结的加深直至退出,也随着赵本山的人气飙升,赵本山逐渐巩固了春晚小品“龙头老大”的地位。
一旦建立起叫人崇拜的大师地位后,观众对赵本山必然越发在意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了。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别说是他赵本山,就是换成任何一位艺术“大亨”,想必也难以调好这数亿观众的胃口。当赵本山成为春晚的一道必不可缺的象征大菜的时候,他赵本山的臂膀子无论再宽,他又能堪此重负?盛名之下,谁能不怕演“砸”?
正因为这个“怕”字,所以今天的赵本山必须处处谨小慎微,力求圆圆满满。也正因此,在失去高秀敏这“铁三角”中的一角后,赵本山力求通过新的搭档换换口味、吸引人眼球,为此,他甚至不惜将近年来配合很好,口碑不错,上升势头过猛的范伟弃之不用。
作为小品大师,有点“怕”心当然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因为“怕”而变得处处缩手缩脚,处处求稳求安,恐怕只会消磨了过去那种冲劲和闯劲。 (来源:新快报)
责编:史冬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