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5日 22:22 来源:
将于2月8日-18日期间举行的第57届柏林电影节似乎有意证明这不是一次“家乡电影节”,在组委会周一公布的26部官方选片中,只有两部是百分之百的“德国造”,其他影片则以美国、法国和多国合拍的居多。
此次电影节的26部官方选片中有22部是正式竞赛片,19部是世界首映。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说:“吸引重要导演和国际影坛的佳作来到柏林,我们做到了。”去年的金熊奖给了《格巴维察》(Grbavica)——一部关于单身母亲和她12岁的小女儿在波斯尼亚战争之后求生存的影片。
另外,柏林电影节特有的“流星”环节迎来了十周年,这个环节专门为全欧洲当年最有潜力的明星设置,组委会会安排“流星”得主跟全世界的媒体和电影大佬见面、吃饭,进行业务交流。今年的“流星”得主是《风吹稻浪》中的男主角、爱尔兰人帕德雷·德拉内(PadraicDelaney)。
-评委会“七武士”
(主席)保罗·施瑞德:《美国舞男》导演,《出租车司机》编剧
威廉·达福:美国演员,代表作《野战排》、《基督的最后诱惑》、《蜘蛛侠》
盖尔·加西亚·伯纳尔:墨西哥演员,代表作《爱情是狗娘》、《睡眠科学》
马里奥·阿道夫:德国最高产的演员之一。
施南生:香港制片人,代表作《蜀山》、《七剑》
西亚姆·阿巴斯:巴勒斯坦演员,代表作《天堂此时》、《慕尼黑》。
莫利·玛琳·斯坦斯加德:丹麦剪辑师,拉斯·冯·提尔御用班底。
-非竞赛片简介
4部非竞赛影片包括极端风格化的漫画改编大片《300勇士》、获得金球奖提名的《丑闻笔记》、保罗·施瑞德执导的《步行者》(The Walker)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硫磺岛家书》,其中施瑞德还是今年的评委会主席。
根据弗兰克·米勒同名漫画改编的古希腊战争史诗《300勇士》以温泉关战役为基础,用奢华的电脑特技包装了一个“以少战多”的英雄故事。该片导演是曾拍过新版《活死人黎明》的扎克·施奈德。《丑闻笔记》由理查德·艾瑞(Richard Eyre)执导,奥斯卡影后朱迪·丹奇和凯特·布兰切特联袂主演,讲述伦敦一家学校的女老师“勾引”男学生的故事。
惊悚片《步行者》由伍迪·哈里森、克里斯丁·斯科特·托马斯、劳伦·巴考和威廉·达福主演,其中威廉·达福也是评委会成员。伊斯特伍德的《硫磺岛家书》则是今年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得主。
-竞赛片解析
法国 “艺术片导演”三人行
在正式竞赛单元,实力最强的是法国团队,共有3位“艺术片导演”出征。开幕片《激情人生》(Lavieen rose)是关于法国著名女歌手EdithPiaf的传记片。这位人称“小麻雀”的女人从酒吧驻场歌手成长为世界闻名的“娱乐天后”,让·考克多和玛莲·黛德丽都是她的崇拜者,杰拉德·德帕迪约出演此片。
《证人》是《野芦苇》导演安德烈·泰西内的新作,重现了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次在欧洲大规模爆发的状况。雅克·里维特的《别碰斧子》(Don''t Touch the Ax)根据巴尔扎克的小说改编,讲述一个女公爵如何抵御一位军官的爱情烈火的故事,女公爵照例由“不羁的美女”艾曼纽埃尔·贝阿主演。
弗朗索瓦·奥宗的英语片《天使》同样与文学有关,讲一个出身贫寒的女作家在英国上流阶层中的起起落落,由夏洛特·兰普灵和山姆·尼尔主演。这也是拍过《5X2》和《八美图》的奥宗第三次和兰普灵合作。
美国 5部影片组成“明星队”
除去法国军团外,最有特色的就是“美国明星队”,此次美国方面共有7部影片入围(其中5部是竞赛片),而且个个都是“明星闪耀”。比如为柏林电影节“度身定做”的CIA历史片《好牧人》就是王牌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转行”当导演的第二部作品,由马特·达蒙和安吉丽娜·朱莉共同出演。斯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冷战题材影片《德国好人》模仿《卡萨布兰卡》,虽然评价不高,但有乔治·克鲁尼领衔一定会吸引很多观众。
此外,莎朗·斯通主演的《当人坠入森林》(Whena Man Falls in the Forest)描绘了一个美国小镇上人们的孤独生活,詹米·贝尔在大卫·麦肯杰(David Mackenzie)执导的《敌人哈勒姆》(Hallam Foe)中演绎失去母亲的悲痛,詹妮佛·洛佩兹在格里高利·纳瓦(Gregory Nava)的《边境城市》(Bordertown)中扮演一个芝加哥记者,被派去美国和墨西哥调查一宗女性受害的案件。
其他 德国本土影片只占两席
此次柏林电影节,百分之百的德国本土片少,只有两部,分别是克里斯蒂安·派佐德(Christian Petzold)的《耶拉》和斯蒂芬·鲁佐维斯基(Stefan Ruzowitzky)的《伪造者》(The Counterfeiters)。前者,后者揭露了二战后期纳粹的秘密计划——利用集中营囚犯制造成百万的英镑伪币摧毁英国经济。
拉美电影共有两部入围,巴西和阿根廷合拍的《我父母去度假的那年》由曹·汉伯格(CaoHamburger)执导,讲述上世纪70年代军事独裁期间的巴西,一个12岁的小男孩独自长大的故事。阿瑞尔·洛特(Ariel Rotter)继6年前的《只为今天》之后再次来到柏林,推出阿根廷、法国、德国合拍的《其他》(El otro),讲述一个不断变换身份的神秘人的故事,该片由柏林世界电影基金资助。
曾获奥斯卡奖的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BilleAugust)带来了《再见巴法纳》,约瑟夫·范恩斯在片中扮演一位看守曼德拉的监狱卫兵。
意大利影片《纪念我自己》(InMemoriadime)由萨瓦里奥·科斯坦佐(Saverio Costanzo)执导,讲述一个年轻人为逃避现代生活躲入耶稣会修道院的故事。
捷克、斯洛伐克合拍的《我为英格兰国王服务》(I Served the King of England)是捷克老牌导演吉利·曼佐尔(Jiri Menzel)的新作,以一个布拉格侍者的视角回顾了欧洲二十年的历史。以色列贡献了一部反思历史的影片《波弗特海》(Beaufort),由约瑟夫·希达(Joseph Cedar)执导,集中反映了最后一支派驻南黎巴嫩的以军分队的故事。亚洲方面除去两部中国导演的影片外,还有朴赞旭执导的韩国影片《电子人也无所谓》。
来源:新京报
责编: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