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喀纳斯拍摄纪行》三:《永恒之路》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6日 16:22 来源:CCTV.com

  


  

  清晨,喇嘛蒙克巴依尔又要到喇嘛庙里去诵经了,依然是妻子塞尔格林帮他穿好僧袍,依然走在同一条路上,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春天,拍摄纪录片的摄制组又来到了喀纳斯,这是最后一个拍摄阶段,结束这次拍摄之后就可以进入后期制作了。摄制组的成员们希望,到时候,不但要给观众展现喀纳斯的风光和民俗,更重要的是,要带给人们一些关于喀纳斯变迁的感悟和思考。因为,与喀纳斯对话是需要智慧的。

  千万年来,图瓦人默默地守护着喀纳斯最真,最纯的美景,他们共同谱写的传奇仿佛被时光遗忘。如今,喀纳斯被开发成一个知名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许多人开始关注喀纳斯,走进喀纳斯,这种改变会对喀纳斯产生什么影响呢?喀纳斯的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春天,是整个喀纳斯地区鲜花盛开的季节,而在喀纳斯的发展进程中,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就发生在1995年的春天。

  1995年6月,一位联合国环境保护官员考察喀纳斯后认为:“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从那时候开始,人们就称喀纳斯为“地球上人类最后一块净土”。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喀纳斯已经从当年一个封闭的山区,被开发成一块能够对游客们产生巨大诱惑力的净土。喀纳斯已不再拥有往日的宁静。

  游客的增多,是否会对喀纳斯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人类这块“最后的净土”会不会因此变为“即将消失的净土”呢?


  每年6月,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喀纳斯的图瓦人就会聚集到一起,举行盛大的敖包节,庆祝春天的到来。在敖包节上,喇嘛蒙克巴依尔是主持,他带领着大家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里,家人平安,牧畜兴旺。

  现在图瓦人把敖包当作是众多神灵聚居的地方,进行叩拜。但是根据当地老人讲,远古的时候,祭拜敖包其实是一种祭地仪式,因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都源于土地,所以人们对土地十分崇敬。这种自然崇拜,可以说是人类关注生态环境的一种早期表现。

  远古图瓦人自然崇拜的对象主要是日、月、天、地、水、树、火等,他们相信自然界存在神灵,每天都要虔诚的进行祭拜,希望借助超自然力量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困难。然而,岁月沧桑,时代更替,尽管,今天的图瓦人依然在叩拜着,但是他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却与往日不同。

  自从公路修进了喀纳斯,图瓦人原来每天祭拜天地的仪式消失了,山外大量时尚现代的用品出现在喀纳斯。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图瓦人独有的人文特色也会随之消失,喀纳斯的生活环境正发生着改变,图瓦人的精神家园将走向何处呢?

  每年九月,叶尔德西都要到山林中去寻找一种叫“芒达拉西”的植物,用它制作乐器“苏吾尔”。有关学者研究“苏吾尔”后认为,这就是现存的古代乐器胡笳,也就是演奏东汉蔡文姬写的《胡笳十八拍》时,所用的乐器中的一种,所以,“苏吾尔”有着“中国民间音乐活化石”的美称。

  苏吾尔的曲调沉稳悠长,尽管旋律变化并不复杂,但是人们却可以从中听到大自然中的不同声音,于是很多人便称赞苏吾尔发出的声音就是“天籁之音”。现在图瓦人中,像叶尔德西这样会制作,吹奏水平又高的人已经不多了。

  据叶尔德西介绍他从小就学习吹奏苏吾尔,十几年后才掌握要领,可是现在,图瓦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年轻的图瓦人面临更多的时尚诱惑,要让他们用十几年的时间学习吹奏苏吾尔的技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叶尔德西很担心,拥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喇嘛蒙克巴依尔。


  图瓦人这个特殊的族群本来就两千多人,这些年,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而且还有负增长的趋势,所以这使蒙克巴依尔很担忧。在这个时候,如果图瓦传统文化习俗没有人传承,渐渐消失的话,再发展若干年,人们看到的喀纳斯恐怕就和其他旅游城市没什么区别了,那对于喀纳斯和图瓦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世界上的净土也许有很多,但是喀纳斯只有一个。今天的喀纳斯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但方向的决定权却不在喀纳斯。怎样保护喀纳斯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呢?喀纳斯等待着回答。

  追求美,是人类的本能。既然发现了喀纳斯与众不同的魅力,绝对不让游客进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2003年,喀纳斯旅游与环境管理局在结合多方意见之后,做出重大决定,把观景区和生活区彻底分离,后撤30公里,在一个叫贾登峪的地方建立游客接待基地,这个决定做出后,不管是撤出景区里已有的建筑,还是新建基地,都需要大批资金,但是对于保护景区里的图瓦文化和自然原始风光,却起到非常有利的作用。

  2006年夏天,基地开始接待游客,游客可以早上乘车进入景区观光,晚上再返回基地食宿。游客们这样一进一出,其实是人类对环境保护思辨后的结果。同时,也印证了那句老话:“距离产生美”。

  随着时代改变,人们观看风景的审美情趣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毛泽东曾经说过,“无限风光在险峰,”后来一位诗人写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风景总在那里,等着与它有缘的人。其实今天,更多的人感觉到,美丽的风景永远在于发现。

  摄制组为了深度表现喀纳斯的魅力,还特意采访了几位不同行业的专家,通过他们的视角,观众们能够了解到一般游客在喀纳斯无法接触到的一些区域,感受喀纳斯独特的另一面。

  马合木提是新疆大学资源生物研究所的所长,二十年前,第一支科考队考察喀纳斯的时候,他就是其中的一员,后来,一直在喀纳斯从事研究工作。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由马合木提负责的科考组,曾在喀纳斯发现世界珍稀动物驼鹿的活动踪迹。驼鹿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一种鹿,在中国数量稀少。当时,马合木提在喀纳斯的密林深处发现驼鹿后,赶紧拍下了这张照片,由于怕惊扰这只驼鹿,拍摄的距离有些远,但这次发现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在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工作的杨兆萍,是旅游地理专业的博士生导师,长期在喀纳斯进行考察,2003年8月,为了深入调查研究喀纳斯的生态环境,杨兆萍参加了一支科考队,首次进入喀纳斯景区的核心区域进行科考。这一区域是纯自然生态保护区,一般人是无法进入的。杨兆萍是科考队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现在,叶尔德西开了一家图瓦文化家访点,为游客们介绍喀纳斯,介绍图瓦人,表演苏吾尔。让叶尔德西自豪的是,他是喀纳斯第一位申请执照,正式经商的图瓦人。而更让他高兴的是,他的儿子已经开始学习吹奏苏吾尔了。


  喀纳斯的图瓦人变了,喀纳斯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也在改变,变得越来越和谐。但是发生在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相处法则却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只要人类给大自然更多的爱心,大自然就会还给人类一个和谐世界,如果违背了这一爱的主题,人类将会为自己无所顾及的掠夺和索取行为付出高昂的代价。

  每一天,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感受着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永恒定律——和谐。世界是这样的,喀纳斯当然也不会列外。

  一大早,达拉要去给一位图瓦妇女接生,与此同时,喇嘛蒙克巴依尔也准备开始诵经。这原本是喀纳斯最平平常常的一个清晨,但是因为2006年第一个图瓦婴儿即将出生,所以一切都因此变得不一样起来。最幸福的是新生儿的父母,最有成就感的是医生达拉,最欣慰的是喇嘛蒙克巴依尔。而见证这一切的就是喀纳斯,生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的美丽被更多人喜爱着,保护着。喀纳斯是永远的喀纳斯,不变的喀纳斯!

  

  

责编:晓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