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走进了遥远的从前,又仿佛行走在如梦的今生。这是一次奇妙的探寻之旅,这是一个可以澄净心灵的净地,这就是被誉为“地球上人类最后一块净土”的喀纳斯。秀丽的西域风光,奇特的民族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让喀纳斯激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吸引了无数寻梦者的目光。
两年前,摄制组把目光和热情倾注于这片澄净无尘的土地,带着一份神秘猜想,带着几许远古的约定,开始了一段漫长而奇妙的人生旅程。
导演、摄像 吴征:喀纳斯这么一个奇特的地方,本身是中国最西北端,又是四国相交,这个族群又非常特殊,它是蒙古族图瓦人,两千多人,然后他们的语言,蒙古族听不懂,并且没有文字。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我们觉得他们的故事神奇到什么程度,我们会用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这样一个故事。
| |
助理摄像 桂笑冬 |
助理摄像 桂笑冬:从来没有这么远距离去拍摄过一个偏僻地方,日常生活,特别是不为我们所知的这种日常生活,这种工作的场景,我觉得很新奇。
导演、摄像 吴征:图瓦人和我们这些城里面的人,或者说外界的人,他是什么样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为人和社会的故事;那么图瓦人人和人之间的,他们之间没有文字,但是还可以交流,就是一种没有字的语言,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也非常吸引人;第三个就说是人和自己,那么外界在发展,这样一个奇特的、外界不太了解的,他们跟自己是什么样的故事,我们去了以后会不会也发生一些我们没有想到的故事呢?
与其说是表达故事,不如说是追寻梦想。他们带着追梦的心灵,带着可以留住故事的镜头,闯入云边秘境,搜寻震撼灵魂的纯净与感动。喀纳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图瓦人纯朴的生活景象,在他们的镜头里留下一个个印记,让瞬间的解读幻化成永恒的记忆。
导演、摄像 吴征:拍摄计划就是一年四季,然后完整地记录他们的民俗,还有他们的生活,并且找一些重点人物,这样拍整个族群才能表现出来。
助理摄像 桂笑冬:我和吴征是一人一队,他拍摄一方面,我拍摄一方面。我拍摄的主要是那些图瓦的家访点,跟一些个别的人,比如说喇嘛。
导演、摄像 吴征:冬天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一个季节,也是挑战最大的一个季节。因为喀纳斯的冬天,每年的十月份,大雪一下,就大雪封山,汽车都进不去。那夏天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汽车,怎么说,两个半小时可以到,但是冬天的话,是需要两天半,并且只有是马爬犁。
助理摄像 李鹏:我第一次去喀纳斯的时候,就看到是一个白色的喀纳斯,黑白的世界。
导演、摄像 吴征:因为大雪封山,如果路上的话,白天十几个小时都应该在路上,没遮没拦的,那就是马爬犁。也有冻死(在路上)的。那么冻死的人呢,他们当地的人就跟我讲了,冬天冻死后,开春以后找到这个被冻死的人,他的表情是什么样呢?他是一脸的微笑!那么当时我们就说,为什么是微笑呢?就因为在极度寒冷的时候,这个人临死前会出现幻觉,就会出现那个火苗啊、燃烧的东西啊,这使我想到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所以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一种死亡的阴影吧,可以这么说,毕竟还有雪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说这是一个挑战。另外一个,我们就是作为一个影视工作者,最担心的是我们的设备,我们的人员保障,在那样零下三四十度(的情况下),如果一旦有事的话,你出山也不方便。
助理摄像 李鹏:当时气温低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去的时候,穿的是在城市里能找到的最厚的衣服了,但是还没上山的时候,还是觉得冷,在山脚下就觉得冷。在没上山之前,我们就去军需用品商店买那个毡袜子,就跟鞋一样的那种袜子,套在自己穿的袜子上,然后再买一双,我是43的脚,买了一个47的那种军靴,雪地靴,再套进去。然后在牛仔裤外面穿上大棉裤,人整个就像一个球一样。那种保暖方式,然后才敢上的山。
| |
导演、摄像 吴征 |
导演、摄像 吴征:当时我记得就是,李鹏也不知道他的鞋怎么穿的,反正老是觉得那个雪花吧,老往脚里走,然后脚弄出来也是冰碴子。当时我们也是很感慨,但是你要说辛苦的话,应该说好像都是一个年轻人的团队,大家都是一种好奇,首先是好奇,然后是充满着一种,就是一种动力吧。当时就是一个信念,就觉得我们能够把喀纳斯的冬天,用一种活动的影像告诉外界,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喀纳斯。你说当时这种凶险呀什么的,也真没有想,但是你要说没想的话呢,具体的事还是发生了。
导演、摄像 吴征:这个路如果是凹槽类的,马往中间走非常平稳,但是它把路破坏了,老往那个坡下滑。这个时候就非常危险。因为我们拉的有什么呢?我们的录像带、我们这个大半个月的装备,吃的、然后还有马的草料,所以说过斜坡的时候,必须有人下来。那么我们在过一个坡的时候,已经估计到恐怕有危险,但就在这个时候,我拿机器正在拍我们怎么过这个道路,就在这个时候,前面老扎那个马已经滚下坡去了。然后紧跟着,我坐的这个马爬犁,(马)好像也受惊了,往前一拽就把我拽地上了。然后我就一个手拿着摄像机,一个手拽着那个马。然后我就“哎哎”赶紧喊。这时候李鹏过来了。李鹏把我这个马,帮我继续接着,然后李鹏再下去找老扎。当时这就是给我们上的第一课,还是挺危险的。但就是这样的话,我们还是依然好像很快乐。
大雪封山的“云间部落”,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如丝如缕的阳光,穿不透冰封雪裹的冬日。恶劣的拍摄条件,没有阻止摄制组追寻的步伐;接踵而来的重重艰险,没有消磨他们乐观的意志。乘着似刀的北风,老扎的马爬犁翻下山坡,也许在那个瞬间,稍一松懈就会换来梦断尘埃的悲凉命运。然而,他们坚定执着的信念,再度驱走了沉沉险境,他们也由此深切感悟到了“痛并快乐着”的真实内涵。
导演、摄像 吴征:当地的话有这么一个话,好像“隔山看山远”。就是在山脚下的时候,我看山腰上有灯火,但是你要走起来的话,这个时间是相当漫长的。有经验的人都有这个感受。但我们是真正在第一天必须赶到一个叫“石头房子”的地方,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怎么个意思呢?就说你第一天的话,你必须要赶到石头房子,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而这个石头房子,就是当地的一个“生命驿站”,大通铺,你必须赶到那个地方要住。我们在山脚下的时候,向导就告诉我们,“哎 前面就是石头房子了”,远远看到石头房子,因为它有太阳的光嘛,隐约能看见。然后我们开始上坡,这时候马爬犁也坐不了了,我们就一边上坡,风还很大,然后就问“到了吗?”“哎,快了”,就这个路,愣走了三个小时。
“隔山看山远”,短短的一个山脚到山坡的距离,看到山腰的灯火,好似已经抵达,却又像经历了漫长的一生。蹒跚的步伐,在寒冷的冬夜里行走,眼睛与睫毛凝结着冰碴子,迷蒙之境里看看满天温柔的星光,却在星光里怀思着一个梦想,憧憬着喀纳斯神奇的美丽。
导演、摄像 吴征:到喀纳斯第二天,我们基本上已经适应了那种严寒。两边茫茫的雪山。到黄昏的时候,我还跟摄像李鹏开玩笑,“哎,你看那半山坡上,那是不是个仙女啊?”我们还自嘲一下,为什么呢?也就我们这些人。但是这种希望,就是那个美景确实很美,就感觉到它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或者说你尽可能发挥想象的地方都可能出现。远远的半山坡上有一棵树,树上面也结了雪,然后如果出现一个仙女的话,我觉得那个东西,我们就不会诧异。可以足见我们对喀纳斯是什么样一个向往。
| |
助理摄像 李鹏 |
助理摄像 李鹏: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拍摄,主要就遇到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手的问题,一个是机器本身的问题。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手一碰上去,那皮就粘在那儿了。我在拍一些剧照的时候,手按在那个快门上,就拿不下来了,就得拿嘴这样哈哈气,这个手才能抬起来。
导演、摄像 吴征:我们晚上的时候,那一天晚上也是相当的晚了,到十一二点了,然后说“快到了,快到了。”但是呢,十一二点的冬天啊,那零下三十多度,冷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你被冻得那个泪水吧,你不能闭眼睛,你闭眼睛,你眼睛就会把它粘住。但那个时候,我觉得还很享受那个感觉。这个时候你在城市是不可能达到的,城市里面你眼睛要结了冰了,那成什么样的情况了?但那时候你在行走,然后最奇特的就是什么呢?天空上是星光一片,虽然我们不知道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冬天的喀纳斯会是什么样子,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景象,但是那样的星空,已经让我们充满了一种憧憬。
摄制组带着执着的信念,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雪境里,开始了一段段艰辛的旅程。在荒无人烟的雪地上,他们驾乘马爬犁跋涉,如履薄冰赶赴着下一个生命驿站;走过原始的林海,他们用冰冷的手指敲开山峦的梦境;游弋沁寒的湖泊,他们用巧妙的镜头摄获水中的传奇。漫天雪海和沼泽的虚影里,一盘盘素材被他们真实地拍下。正是这些珍贵的片段和剪影,收存了他们此生经久难忘的回忆,记录了喀纳斯余辉下动人的美丽。
导演、摄像 吴征:那时候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说,我坐在马爬犁后面的时候,我就会看到我后面这个马,它眼睛和嘴上全是那个冰碴子,然后一边小跑着,一边不时地嘴要吃那个路边的雪。我感觉到,就是只有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会觉得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就通过这样一个小细节,感到一种生命的信息。也许在茫茫的群山之中,我们这三个马爬犁的一个小摄制组很渺小,我们内心里不知道有什么样的凶险,一面是高坡,一面就是谷底,深深的谷底,但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冲劲,我们在往前走。但是与我们奔跑的那个马,你会感觉到它的那种辛苦。它还驮着我们跑,甚至有时候在有些地方,你就感觉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生命完全是寄托在这个马爬犁,寄托在这匹马上。
摄制组的成员们,携着向往沿这里走过,每一步深沉的痕迹,留下许多飞雪吹不散的风景。人类的明天,和谐的环境,在一种默契中等待时间缓缓流淌,又试图记住一份静止的永恒。遥望山下静谧的喀纳斯湖,他们已经走进“人类最后一块净土”,也走进了心中那道绝美的风景。
责编: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