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王立群:史记有关黄帝的记载和民族和谐思想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7日 16:12 来源:CCTV.com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做一番考察,我们这个例子就以《史记》中间的匈奴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大家知道匈奴是一个草原民族,游牧民族,和汉民族农耕民族之间的对立在汉代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先秦时代一直到清代为止,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就始终没有停止过。汉武帝时代是大规模的对匈奴作战的时代,汉武帝一生之内做黄帝做了五十多年,对匈奴作战就打了44年,司马迁对这件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司马迁并不完全认同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

    因为民族说到底他是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所组成的共同体。司马迁《史记》中间,怎么样表达自己的思想?首先司马迁对匈奴不同于汉人的生活和风俗给了真实的记载。这是民族和谐的基础,这个在史记匈奴列传中间非常详细,匈奴是一个草原民族他们的生活习俗我们很难了解。从他们的衣食到他们的婚姻都有记载。

    一个方面是血缘关系上的进一步增进,因为汉朝公主增加血缘上的关系,另外物质上文化上的沟通,作为“和亲”政策的实施,对两个民族来说有一定的交流作用,在他的背后,还暗含这样一种思想,也就是说这两个民族汉民族跟匈奴民族都是黄帝的后人,作为黄帝的后人在各个种族的发展过程中间,血缘关系逐渐的疏远了,民族之间的通婚是这种血缘关系进一步得到确认。种族血缘发展血缘的认同。这样发展对两个民族发展是有益的。

    汉朝和匈奴进行长达40多年的战争,这个战争给两个民族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作为汉族政权来说在武帝领导之下,基本上把匈奴的主力打垮了,特别是比较重要的三大战役,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匈奴主力消灭很多,但是司马迁对于这两个民族长期的战争,并不认同。司马迁在匈奴列传的背后,特意提到写了两句话,实际上用一种委婉的春秋笔法,对汉武帝无休止的战争表示了一种委婉的批评,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前期带有一定的反侵略的性质,后期来说带有一种征服的性质,最终武帝对匈奴的战争长达44年,并没有使匈奴民族完全臣服。反过来把汉族经济几乎拖垮。所以汉武帝晚年结束这种状态。

    第三,关于经济的交流,在汉中关系中间,在匈奴列传中间,他记载了汉景帝时期,这个匈奴和汉族的经济上的交流,由于汉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要远远高于草原民族的匈奴族,所以在这个交往过程中间,匈奴民族汉奴中间学到大量的技术。也使他们的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最后谈一点关于文化上的交流。

    汉匈之间两个民族的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影响很大,这种影响主要是指汉文化对匈奴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来说,表现为语言、文字、思想、典章制度、生产技术、社会风尚六个层面。这六个方面对匈奴民族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汉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的同化功能的民族。司马迁在《史记》中间表达民族之间和谐的思想,是基于匈奴民族汉民族都是黄帝的后人,是自家的兄弟,所以在司马迁看来无论是汉人也好匈奴也好,都是一家人,所以他认为长期的战争是不利于两个民族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民族的和谐应当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基于一种血缘认同基础之上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上一种和谐。因为汉族匈奴族都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他有天然的血缘上的关系。

    第二点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关系,这种认同是一个方面,或者是双方具备共同的文化渊源,或者说另一方面是文明落后的民族,自觉的接受先进民族的文化,这也是一种认同。汉匈之间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匈奴民族接受了比较先进的汉民族的文化。

    第三方面建立在文化认同之上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主要表现在自觉和被迫,自觉和被迫这两种形式。一个方面是自觉的来服从;另一方面被迫在军事和政治的高压之下被迫的一种认同。实际上汉武帝所追求的匈奴民族队汉族的称臣,这也是一种政治认同,不过这种认同是一种大一统思想之下的认同。所以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之间,通过对历史的会说,说明汉民族和兄弟民族是同根同生的民族。这样一种说法就破除了先秦源远流长的华裔之变,也就是把中原民族周边民族结合起来,称中原民族唯一,强调了民族之间的平等相处,和不同文化不同风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超越。匈奴民族和汉民族都是同跟而生的思想,所产生的民族平等的思想。也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这是我今天说的第二个问题。

    最后谈一点认识,司马迁通过《五帝本纪》,通过史记的《五帝本纪》和三代师表,建构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的谱系,黄帝是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共同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黄帝有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到历史中的传说人物,最终,定型为一种文明的时代象征,一种先进文化的偶像,所以,黄帝的文化就成为团结和凝聚各个民族,海内外华人,不同党派各界人士的一个核心和纽带。司马迁在《史记》中间首创的这种为民族立传,就是处于各个民族同根的思想基础。建立在同一个血缘之上的不同民族,尽管在后代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具备不同的文化,仍然能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黄帝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文明首创精神和民族统一精神。所以尽管汉代和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会处于时战时和的状态,但是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中华民族应当继承和发扬黄帝时代的首创精神,作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内在动力,黄帝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第一个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文化传统统一的一个象征。考察中华文明的漫长的岁月,不管朝代如何更替,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总是受到历朝历代的祭祀。不论各种学术派别之间有什么样的争辩?黄帝总是受到崇敬,这是中国人的共同认识,中国人作为黄帝的子孙,已经不是一个血统的观念,而是一个文化归属的观念,是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互相认同的表现。所以,共祭黄帝就是我们今天和今后要长期坚持下去的,我们今天祖国的统一,也应当先从这种文化的归属来作为切入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这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振奋民族精神,极力改革创新,推动祖国的和平统一,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今天讲的主要问题就完了。谢谢大家!

     

     

     

责编:史冬莲

2/2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