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一个顶天立地的的祝愿 
——《井冈山》摄制组拍摄散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3日 21:35 来源:


  永新县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和“龙源口大捷”发生地,也是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故乡,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苏区时期母送子、妻送郎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就层出不穷。在《井冈山》正式开机前,我就听说在三湾有一群勤劳的妇女们在为剧组每一位演职员点灯熬夜地绣可以伴随大家走编天下的红鞋垫;还听说在龙源口有一群平均年龄65岁以上的老人在加班加点地为剧组编制能挡风遮雨的金斗笠。于是,我联系了永新宣传部的尹部长。

  10月26日,尹部长亲自带我到永新县采访。

  我们首先来到了三湾乡。一进当年三湾改编的枫树坪,老远就看见一群婆姨围坐在毛主席半身肖像旁,一针一线绣着鞋垫,她们的年龄从二十来岁到五十来岁不等,每个人都在忙乎着手中的活,时不时还传来阵阵愉快的笑声,好一幅充满山乡风情的“拥军”图啊!

  绣鞋垫看似简单,其实并不轻松,垫布、打底、包边、绣花,有好几道工序。垫布由六层棉布浆制而成,很厚实,一不小心,针歪了,就会扎破手,一般妇女做一双绣花鞋垫需要两天时间。所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就是山里的人也都是穿买来的鞋垫,很少有人手工绣鞋垫了。这次为摄制组赶做鞋垫,永新县的好些婆姨们都是现学现干,学一针绣一针。看起来很简单的花纹,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湾乡的刘宝风、谢秀梅等人白天忙完农活,晚上纳鞋垫,一纳就纳到深夜;禾川镇的肖小艳、曾六英等人的手都磨破了;还有些上了年纪的,眼神不济,就戴上老花镜绣……

  我问一位大嫂:“你们绣一双鞋垫要用多长时间啊?”大嫂回答:“手快的一天就成了。”“你们不嫌麻烦吗?”她们笑而不答。短短十天不到时间,三湾妇女绣出了三百双红军鞋垫,我忍不住捧起一双绣好的鞋垫,鞋垫的图案自然美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踩在脚下柔软舒适,走起路来透气、吸汗、不费力,融工艺性、实用性于一体。看着发着亮光的金色丝线被构织成秀美的图案,再看看她们一丝不苟的样子,更让人不忍把它踩在脚下,真可谓是一针一线寄深情了。

  走出三湾,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盘旋了一会儿,就到了我军井冈山斗争时期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战役所在地龙源口。

  穿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来到龙源口镇黄淇村一个古旧风貌依旧的大祠堂。祠堂里坐着十来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有不少已经白发苍苍了,但个个精神矍铄,正在娴熟地编织斗笠。黄淇村有编织斗笠的传统,村民吴兴妹、龙汝仔、龙付兰、周学发都是编斗笠的高手。

  我第一次知道编斗笠还要经过那么多道程序,先要“破篾”, 篾条要劈的均匀、韧而不断,然后根据斗笠的形状,竹篾编成上下两片,中间配以竹叶,再用蔑条将上下两片缝合起来。上下两片应做到十分合适、铺竹叶时应均匀,缝合起来显得十分美观,这样的篾笠能耐风雨侵袭,即使被吹下地滚得好远仍然完好无损。

  我用摄像机记录下斗笠编制的各个环节,当我把镜头对准他们某一个人时,其他人就会围过来,用本地方言交流起来。我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语气和表情里,看到了喜悦之情。

  最后,尹部长告诉我:之所以要送鞋垫和斗笠,这里面代表了永新人民希望摄制组的每一名成员都能成为具有“井冈山精神的顶天立地的《井冈山》人”的美好的祝愿。(文字/摄影:张燕燕)

责编:王超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