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有的人走了,他还活着 
——沉痛悼念音乐大家黎英海先生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10:15 来源:

   2007年1月5日17时,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黎英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1月11日上午十点,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追悼仪式,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杨静茂、以及黎老生前的朋友、学生汪毓和、樊祖荫、杨通八、陈钢、吴碧霞等音乐届人士出席了追悼会,并向黎英海先生的夫人顾淡及其家人表示了深切地慰问。
      记者有幸采访到前来参加黎英海先生追悼会的几位音乐界的前辈,他们都对黎先生的离去表达了沉痛地哀悼。
樊祖荫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作曲系系主任、《中国音乐》杂志主编,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
    
黎先生是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时候的导师,后来我又单独跟随黎先生学习和声。对于我来说,黎先生是终生难忘的恩师。他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而且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突出的成就。作为作曲家来说,他从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创作,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特别有名的像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成为新时期我们国家艺术歌曲典型的代表作。他的钢琴作品《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也都非常有影响,充分的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他写的《钢琴小曲五十首》已经成为现在小孩子必弹得一种具有中国风味的曲目。他改编的很多民歌,像《小河淌水》、《我的花儿》、《在银色的月光下》都已经成为现在声乐歌唱家们竞相演唱的保留曲目。在理论研究上,他在五十年代末出版过一本《汉族调式及其和声》,这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汉族音乐“调式”、“和声”问题,在教学研究上有很大的突破,他把中西方和声作了融会贯通,把我们国家音乐中的三种音阶作为一种体系定理提出来,同时,还提出了综合调式七声音阶的理论,为我国的宫调系统、调式系统的完善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音乐教育家,黎先生五十多年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教育岗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行政领导工作。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副主任到中央音乐学院,再到后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学副院长,他的一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作为音乐活动家,他是中国音协的常务理事,民族委员会的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的副会长,以及《歌曲》的主编。在工作的同时,他还特别重视群众业余创作,特别是对工人作曲家的辅导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像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里的创作、北京市少年宫的创作,他都长年坚持辅导。他在音乐活动的面之广,成就之突出,是我们国家新时期音乐家的代表。非常惋惜的是,黎先生不幸离开了我们,所以我们一定会按照他所教导的方向,去努力完成他未尽的事业,为发展我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作出应尽的努力。

杨静茂
      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非常沉重的心情向黎先生遗体告别。黎先生是我们中国音乐学院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对整个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探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整个中国音乐史的贡献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是在民族音乐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是很少能有人与他相比的。对于民族音乐的风格、品位、格调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去世对于我们学院和整个中国音乐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值得庆幸的事,在他去世之前,我们举办了他的音乐会、学术研讨会,将他的作品集中地展示给大家。另外,我们也作了的一些规划。下一步,我们要对黎先生整个音乐创作、理论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行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同时,还要将黎先生的作品、文稿进行整理和出版,争取对未来的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作为黎先生的学生,他的离开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很多原来要和他一起做的事情现在都没有办法再继续做下去了,但是我会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事情做下去。原来,我们还打算把黎先生请回学校上一门课,留下纪录,对他的教学进行总结,现在都无法实现了。黎先生有一个遗愿,要把他的《钢琴伴奏写作》写完,我们会根据他所留下资料的实际情况,把他没有做完的事情想方设法帮他完成,争取为音乐史留下更多的资料和信息,让后人在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方面得到更大的帮助。
      后记:在悲痛的哀乐声中,在白菊花的簇拥中,我们送走了慈祥的黎英海先生。他的一生在音乐史上所取得的建树是别人所无可替代的,他谱写的旋律依旧在我们耳边回荡,他的著作依旧在我们眼前浮现。伴随着那些动听的旋律,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杨通八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教授,前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代音乐欣赏辞典》副主编。
     
黎英海先生的去世是我们国家音乐届的一个很大的损失。一方面,黎先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及其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从清木关开始到解放后一直在潜心研究民族音乐的技术理论、和声基础理论,于1959年写了《汉族调式和声研究》,这本书对中国作曲技术理论的民族化和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学习过这本书,而且受益匪浅,所以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另一方面就是黎先生在创作方面的贡献。他的创作数量不是很大,但是都非常精致。写了很多钢琴伴奏、钢琴改编曲。值得一提的是,在八十年代初,写过一组艺术歌曲《唐诗三首》,其中的男高音的独唱歌曲《枫桥夜泊》已经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文革之后,港台歌曲传入大陆,使当时的音乐创作风格有了一些变化,但是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他与罗忠  先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罗忠  先生从十二音体系角度探索了一些调式化的艺术,而黎先生从调性音乐的角度运用半音化交替的方式写了这组艺术歌曲,钢琴部分写得非常的精彩,声乐也发挥得很好,与中国古代诗韵的结合非常巧妙,应该说这三首歌曲是当时艺术歌曲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包括后来改编的《夕阳箫鼓》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说他在中国音乐界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他是中国音乐学院最早的一批筹建者,六十年代就从上海来到中国音乐学院,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建设作了很多的工作,我们作为他的学生,都非常怀念他。他在事业上是非常执著的,对于我们这些学生也非常好,所以作为教师来说,他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相关链接:
     
英海(1927—2007)作曲家,四川富顺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音协北京分会副主席。作品在声乐创作方面有《奋发图强干一场》、《船歌》(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插曲)、《千里草原把身翻》、《在英雄墓旁》、《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仰望祖国的地图》等近两百首歌曲;改编了《嘎俄丽泰》、《小河淌水》等数十首民歌,出版了《民歌独唱曲》一书。在器乐创作方面有《夕阳萧鼓队》、《阳关三叠》等钢琴曲和大提琴、二胡独奏曲十余首;改编了民歌钢琴小曲百余首,出版了《民歌钢琴小曲50首》。为《伟大的起点》、《闽江桔子红》、《聂耳》(与葛炎、刘福安合作)等七部故事片、话剧、舞蹈等谱写音乐、著有《汉族调式及其和声》、《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多声部写作基础》、《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等论著。对我国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科研及创作。(来源:音乐生活报 于玲玲)

责编:王超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